露丝从小生活在美国,但受到母亲近乎偏执的中式教育,童年时母亲那样多“中国式”的不同给了她太多的难堪与痛苦。直到三十五岁,她都一直在忍受着自己的母亲。等她开始体味甜辣人生,从茹灵回忆录中的点滴琐事中寻得母亲的根、自己的根,才知道有种感情是莫名的,但真的是永远化不开的;有些苦难可能刺痛,但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融进了血脉。露丝终于在母亲患病前夕,从母亲写的外婆的故事里,理解了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的良苦用心,了解血脉中的神秘个性。她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哪怕那是躲在博爱和宽容之下的。当母亲的病情不再是露丝个人生活的困扰,逐渐转变为情感催化剂后,露丝也明白了,该如何去爱,如何做自己,如何做女人。
三个女人的故事,三个时代的背景;密密缝缝,丝丝相扣;穿插着叙述,跳跃着回忆;只觉光影斑驳得好像旧电影。丝丝缕缕的母女情感,滋润了历史的尘埃,唤醒了被覆盖的往事;追踪三代女人的生活岁月,纠缠着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受着文化冲突的错综复杂,留给我们的是一如既往地讲述着爱与梦想的主题。我们几乎能“看到”那三个女人的模样,她们的习惯动作,她们的痴迷和愤恨,她们各自的装束……在这三代女性的悲凉故事背后,有那么深厚的关怀和担心,和自己家族的命运紧紧密密纠缠起来。这便是这本小说最让人心痛的地方。三代女人这条血脉关系,被圆满地串接起来。
女人的历史,不见灰压压的轮廓,不见寒沁沁的兵刃,它有颜色,有温度。从中国封建社会保守的母亲到完全现代充满时尚气息的“美国化”女儿,岁月蹉跎,命运沉浮,百转千回的生命历程,没有使她们屈服于命运,她们勇敢地面对命运,逃离厄运,寻求生活的美丽,在变换多劫的人生中平衡命运的沉浮。
谭恩美的作品以一种女性主义的眼光审视和阐释中国文化,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女性所受的种种压迫和歧视,从而吸引了主流读者的关注。她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阐释为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通过人物之间的误解、冲突到沟通和理解的描写,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谭恩美的成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她被众多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在谭恩美的五部长篇小说中,其作品糅合了大量的记忆、想象和现实材料。在这些夹杂记忆、想象和现实的叙述中,她运用先抑后扬的渐进式创作策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创作“中国故事美国书”,向主流文化中心挺进。
参考文献:
[1] [美]谭恩美:《接骨师之女》,张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 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
系的文化内涵》,《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