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我院自201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慢性胆囊炎病患8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而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后其病患的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为28例,有效为14例,无效为1例,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97.7%,而对照组中显效为16例,有效为18例,无效为9例,不良反应10例,总有效率为79.1%,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效果明显,后遗症低,并发症低,其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囊炎 急慢性胆囊炎 柴胡疏肝散 中医治疗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而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病症。胆囊炎又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一般在临床上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为高发病人群;而急性胆囊炎的病发与胆汁淤滞以及细菌的感染有关,而慢性胆囊炎有的则是由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的。在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时一般有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以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的方法进行保守性的治疗;柴胡疏肝散也是中医治疗的一种它是以为疏肝理气的方法对急慢性胆囊炎进行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方法进行对急慢性胆囊炎的治疗。而本问就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做出了相关的观察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自我院自201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慢性胆囊炎病患86例,其中男病患有45例,年龄为34~56岁,平均年龄为44.5岁,病程为3~6年,平均病程为4年,其中女病患有41例,年龄为32~55岁,平均年龄为42.5岁,病程为3~5年,平均病程为3.5年;全部病患在到我院就诊断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胁痛、口苦、胸闷、纳呆,触痛明显,甚至影响肩背,且病患胃部泛酸,出现厌食油腻,恶心以及小便短黄,大便滞结等体征表现,在给予超声波检查全部病均确诊为急慢性胆囊炎。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组成药物有:柴胡、川芎、陈皮、枳壳、甘草、香附、芍药):在治疗病患时随着病患的病情在柴胡疏肝散汤的基础上加减药物,对病患胁痛严重的患者可加川楝子、郁金、青皮、半夏可减轻病患的症状。心烦,口于口苦,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胁痛,脉弦数的患者,可使用川楝子、黄连、夜交藤、酸枣仁、珍珠母去川芎。对有眩晕,失眠,舌红,苔薄,少津,胁痛,脉弦细的患者,可使用附子、诃子、苍术、山枝子、茯苓、野菊花,去川芎[1]。对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党参、山药、白术。每天1剂,用水煎熬,分早晚两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其中平时注意休息和饮食,并数据输入电脑。
1.2.2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服用消旋山莨菪碱或注射杜冷丁进行镇痛解痉,再使用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如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头孢噻肟钠、甲硝唑、替硝唑、左氧氟沙星以及加替沙星等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按病患的症状疗效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2012-08-21 19:49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