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明平, 吴依娜, 贺文娟
【摘要】 目的考察蛇床子有效组分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多次重复给药观察其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的皮肤刺激性;豚鼠多次接触受试药物观察其有无过敏反应。结果蛇床子醇提物及挥发油对豚鼠完整皮肤未见明显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对破损皮肤出现红肿等轻度刺激反应;豚鼠多次接触醇提物及挥发油均未见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结论蛇床子醇提物及挥发油外用无明显皮肤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关键词】 蛇床子; 皮肤毒理学
蛇床子为伞形科草本植物蛇床子Cindium monnieri (L.) Cusson的成熟果实。我们对其止痒的有效组分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其止痒有效组分为其醇提物和挥发油(另文发表)。蛇床子为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临床多以外用为主,在诸多治疗瘙痒症的外用复方中,蛇床子亦为主药。为此,我们对其有效组分的皮肤刺激性和过敏反应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动物白色豚鼠90只,体重250~300 g,雌雄各半,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32425。
1.2 试剂2,4-二硝基氯苯(DNCB),上海试剂一厂生产,批号:060901。
1.3 药物蛇床子,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房,经本校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为伞形科草本植物蛇床子Cindium monnieri(L.) Cusson的成熟果实。蛇床子挥发油(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1.5%)。蛇床子醇提物(取蛇床子,加8倍量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2 h/次,合并滤液,浓缩,定容至1 g/ml)。氟轻松软膏,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6022124。
2 方法与结果
2.1 蛇床子有效组分对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性实验60只豚鼠于给药前24 h背部脊柱两侧对称选两处脱毛,面积约40 cm2,去毛后24 h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受伤,如受伤的皮肤不宜用于完整皮肤的刺激性实验。破损皮肤的制作系采用注射针头将去毛皮肤划破,以有渗血为度。随机分为6组,即完整皮肤醇提组,破损皮肤醇提组,完整皮肤挥发油组,破损皮肤挥发油组,完整皮肤氟轻松组,破损皮肤氟轻松组。实验采用同体左右自身对比,左侧去毛区涂擦蛇床子醇提物、挥发油各1 ml及氟轻松软膏,右侧涂擦空白溶剂,消毒纱布和胶布固定。给药24 h后,用温水去除残留药物,去除药物后24,48,72 h至第7天,观察记录涂抹处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及评价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进行。实验结果见表1。
刺激分值:(红斑反应总分+水肿反应总分)/动物数。
刺激分值<0.5为无刺激;<3为轻度刺激;<6为中度刺激;>6为强度刺激。
结果表明,蛇床子醇取物及挥发油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阳性药氟轻松软膏对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中度刺激性。
2.2 蛇床子有效组分皮肤过敏性实验将30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即蛇床子挥发油组、蛇床子醇提物组和2,4-二硝基氯苯组。表1 多次给药期间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
2.2.1 致敏接触于给药前24 h在每只豚鼠背部脊柱两侧进行脱毛,面积约40 cm2。3组分别涂擦蛇床子挥发油、蛇床子醇提物和0.25%的2,4-二硝基氯苯各0.1 ml于豚鼠左侧脱毛区,用1层油纸及2层消毒纱布覆盖,以胶布固定,持续6 h,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1次,共3次。
2.2.2 激发接触于末次给药致敏后14 d,将蛇床子挥发油组、蛇床子醇提组和0.25%的2,4-二硝基氯苯各0.1 ml分别涂于相应动物的右侧脱毛区,6 h后去掉药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72 h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根据受试组与对照组豚鼠皮肤反应的差别,按参考文献[1]据皮肤红斑、水肿情况进行评分,并计算出各组反应平均值。按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对皮肤致敏性进行评价,并计算致敏反应发生率。判断受试物过敏反应,同时观察豚鼠有否哮喘、站立不稳等全身性过敏反应。实验结果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