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清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心肌肥厚的影响,探讨该类药物影响心肌肥厚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对照组、心肌肥厚组、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经典的腹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压力超负荷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辛伐他汀5 mg/kg 每日清晨灌胃,连续6周。心肌肥厚组和对照组同时以同等剂量的9 g/L的氯化钠溶液每日清晨灌胃,直至术后6周。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APN、IL?6浓度。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中IL?6、脂联素受体1(AdipoR1)的mRNA表达。称量法计算各组大鼠心脏质量及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并观察心肌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心肌肥厚组大鼠血清APN水平、IL?6水平、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左心室壁平均厚度、心肌细胞平均直径,以及心肌IL?6、AdipoR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q=3.41~31.83,P<0.01)。治疗组大鼠与心肌肥厚组相比血清APN水平、IL?6水平、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左心室壁平均厚度、心肌细胞平均直径以及心肌IL?6、AdipoR1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3.57~329.93,q=3.11~31.08,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增加血清APN的浓度以及心肌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压力负荷增加引起的大鼠心肌肥厚。
【关键词】 心室重构;辛伐他汀;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大鼠,Wistar
脂联素(AP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病理改变有关。近年来发现它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但与高血压及其所致的心脏损害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细胞因子在高血压等压力负荷增加引起心肌肥厚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些因子在心肌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心肌肥厚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为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HMG?CoA)抑制剂,除了降低胆固醇外,还具有“多效应作用”[1],在改善心肌肥厚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将辛伐他汀应用于大鼠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用药后心肌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清APN水平、心肌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心肌肥厚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200~220 g,由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及治疗组。 每组均为10只。
1.2 动物模型制备及各组处理
实验前各组大鼠均在实验室喂养1周,测定其基础血压。参照文献[2]的方法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经100 g/L的水合氯醛(0.3 mL/kg)腹腔麻醉后行剑突下正中切口,于双侧肾动脉分支近心端处将腹主动脉与七号针头结扎在一起后,抽出针头,脏器恢复原位,缝合切口。对照组只实行相同的手术程序,不结扎腹主动脉。术后3 d大鼠恢复后,从尾动脉测定收缩压,连续观察血压的变化。心肌肥厚模型选取术后2周血压维持在21.33 kPa以上的大鼠用于实验。术后2周治疗组大鼠给予辛伐他汀(由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5 mg/kg 每日清晨灌胃,连续6周。心肌肥厚组和对照组同时以同等剂量的9 g/L的氯化钠溶液每日清晨灌胃,直至术后6周。
1.3 取材
处死动物前称体质量,处死后取心脏称质量,计算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在距心尖与心底等距离处横行切断心脏,心底端置40 g/L的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病理学实验;心尖端置液氮保存,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
1.4 大鼠血清APN、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检测
辛伐他汀对压力超负荷大鼠APN、IL?6及心肌肥厚影响
2012-08-26 23:19
辛伐他汀对压力超负荷大鼠APN、IL?6及心肌肥厚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