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连枷胸治疗68例报告

2012-08-26 23:52

                            作者:刘战国 孟宪鹏 孙洪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连枷胸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其比较。方法 1996年1月~2011年1月对68例创伤性连枷胸治疗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保守治疗患者出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27例(64%),均予以呼吸机支持呼吸,带机时间均超过10天,平均住院时间21天,死亡10例(24%),自动出院3例(7%);26例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入I c u,其中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不能顺利撤机者4例(15%),呼吸机支持时间5天,其余22例均于术后第二天撤机,转入普通病房,平均住院时间10天,死亡2例(7%)。结论 手术行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可靠易行,能够及时、可靠的消除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减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机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及死亡率。
【关键词】创伤性连枷胸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手术治疗
         创伤性连枷胸是严重钝性闭合性胸部外伤造成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或多根肋骨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或合并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分离,受伤部位的胸壁失去肋骨支持,与整个骨性胸廓分离,形成浮动胸壁,此部分胸壁与正常胸壁的呼吸运动相反,形成反常呼吸运动。常发生在前胸壁或侧胸壁。连枷胸造成的反常呼吸运动可严重限制胸膜腔产生足够的负压,从而限制了肺的通气功能,同时使两侧胸膜腔压力失去平衡导致纵膈摆动,从而对呼吸和循环系统产生极大影响,易出现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甚至很快导致死亡;多合并有肺挫伤、血气胸、休克及其他脏器的多发性或复合性损伤,多数病人急诊入院时即有生命体征不平稳,须在多科积极配合下抢救及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加压包扎外固定、巾钳重力牵引、胸壁外固定架牵引、呼吸机正压通气、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2],现就本院68例创伤性连枷胸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68例,男性55例,女性13例。年龄15~67岁,平均43岁。单侧肋骨骨折者57例,双侧肋骨骨折者11例,均合并有肺挫伤及血胸,进行性血胸6例(双侧1例),休克15例,气胸25例(双侧3例),胸骨骨折及纵膈血肿4例,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分离1例,脾破裂4例,肝破裂3例,颅脑损伤12例,肾挫裂伤2例,锁骨骨折7例,四肢骨折9例。(本组所有病例均以胸部损伤为主,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者,均与其他科室一同处理且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稳定)。
         1.2 方法
         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42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均采用加压包扎外固定、巾钳重力牵引、呼吸机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6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均采用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例(2例脾破裂,2例肝破裂,1例四肢多处开放性骨折并伴严重失血性休克,普外科及骨科先行手术治疗)选择先行呼吸机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待其他外伤平稳后再采用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常规C T检查并行三维骨性胸廓重建,术前设计好患者体位、切口选择、需复位固定的肋骨及固定的方式、及其是否需要开胸探查;术中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术中无需特殊体位(一般为平卧或健侧45度卧位),切口选择尽量位于胸壁软化区的中央位置,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切开胸壁各层以减少出血并节省时间,术中需充分显露胸壁软化区,肋骨断端适当游离(尽量少或不游离肋骨的内侧以免破坏肋骨血运),切开肋骨骨膜并游离后给予解剖复位,应用纯钛肋骨爪形接骨板固定,必要时可应用10号线捆绑以加强固定,术中仅固定单根多处骨折及处于软化胸壁中间区的骨折处,以达到恢复骨性胸廓的完整性,无需固定每个骨折处(肩背部的肋骨骨折及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的肋骨骨折一般无需固定)以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发现胸膜破裂无需修补,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8例(30%)开胸探查手术者,其中行肺破裂修补5例,肺叶切除1例,肋间动脉破裂结扎止血2例,于关胸同时行肋骨固定术。

创伤性连枷胸治疗68例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五指毛桃水提液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