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1.活动主题内容陈旧,与当代学生发展需求脱节
主题内容是主题班队活动的灵魂所在,必须将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多样性作为选题原则,选择思想教育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主题内容。而在对学校班队活动主题内容的访问、观察调查当中发现,多数小学现下的班队活动主题往往局限于文明礼仪、生命安全、节日文化几大板块的素材选择上,而随着学生的年级段不断上升,主题内容并没有创新俱进,而是反复循环进行。一方面活动主题无革新,停留在传统理念上,使教育效果与当代学生发展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活动内容每年循环枯燥,使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2.主题班队活动实施中行动主体错位
班队活动的自主性原则要求了班队活动要充分调动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队活动过程中,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是班队全体成员。然而,通过对小学班队活动整个过程的观察发现,目前比较多的小学教师在班队活动过程中过度帮助学生的活动开展,甚至独揽活动权,代替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包办活动的策划、主导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只是在一种被安排的机械程序下重复教师的活动策划,流于形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主题内容,这样的活动实施模式使多数学生在活动当中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
3.主题班队活动的课时未能得到保障
《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中明确规定,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至八年级每周一课时专门用于少先队活动课。[2]而主题班队活动除了少先队活动,还应该有主题班会、十分钟队会、晨会等活动形式,然而通过调査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班队活动课时存在较大问题。一是“无表可依”,即是部分小学的课表上连一周一课时的基本课时安排都没有;二是难以落实,即是部分小学虽然做到了“有表可依”,但主题班队活动的开展也仅仅只停留在课表上,被占课现象严重,并未真正落实到实际实施中。
二.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存在问题的归因
1.活动主题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内涵
当下班队活动主题内容陈旧,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校常规活动主题已约定俗成,没有从主题内容上突破创新,主要是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内涵的指导。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生接触到各类媒介、信息是五花八门,而学校的活动还停留在传统模式和内容上,无疑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和新鲜感;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适用人才的发展要求面也在不断增高、增广,在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要求,而学校素质教育并没有同步更新思想观念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在被应试教育深远影响的当下,小学主题班队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行动主体错位,其主要原因归结为教师对师生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把握不准确。首先,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班级全体学生才是是班队活动的主体,班队活动的实施往往是学校统一计划,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指挥,充当表演角色。再则,教师对班队活动的育人功能理解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自主加入到活动的策划、实施、评价全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教师往往替学生完成了活动主要步骤,使活动价值无法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