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点亮语文课堂

2021-05-13 10:50

内容摘要: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有少而精的主问题来贯穿,需要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学会阅读。可以说,主问题在课堂中起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的。

关键词:主问题核心素养

曾经听过一堂语文课,这堂课中老师提了多达102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整堂课中,老师不断问,学生不停地答,看起来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但实际上,老师所提的问题绝大部分属于浅表性问题、边缘性问题或重复性问题,真正能引导学生自主思维的主问题寥寥无几,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回应。表面热闹,背后的实质是浮躁和空洞。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传统课堂中步步紧逼的“连问”、简单空洞的“碎问”以及老师突发奇想的“追问”而言的。余映潮先生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在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评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具体来说,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概括性。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的难点、情感的生发点,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主问题,从而让主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二:科学性。主问题是贯穿语文课堂的主线,它能够有效地推进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

目的明确。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减少提问数量,就更需要让问题目标指向明确: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哪个角度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怎样的能力及素养。

层次分明。语文课堂教学遵循着由浅到深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这既符合文章本身的规律,也符合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因此,在设计“主问题”时,我们要考虑初步感知、细节欣赏、个性感悟等几个层次逐层深入地推进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

角度开放。用主问题来组织课堂是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相生相融的,它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来。

总之,好的“主问题”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层次课堂学习。可是,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主问题”呢?

一.分清文体,凸显个性。不同文体的文本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记叙文当关注叙述的整体性、波折性,散文当关注语言的抒情性、哲理性,说明文需学习说明的科学性、准确性,议论文则需把握思维的严谨性、合理性。因此,我们在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文体特点,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问题。

二.整体把握,走进文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个性表达,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写作思路、写作目的等等,我们要读懂文章,就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走进文本描述的世界。于是,语文课堂上,老师需要用主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作者的创作初衷等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牵动他们对全篇文章的深刻理解,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三.重点赏析,走近作者。主问题的设计是教学关键所在,它既要避免多而虚,又要避免少而偏,因此,我们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精彩部分,脚踏实地地进行阅读,从而真正读懂作者。

关注标题及文眼。标题和文眼往往潜藏着读懂文本的钥匙。教学中,抓住这些地方设置主问题,就一定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教学小说《变色龙》就可以仅仅抓住“变”字设问:谁在变?怎样变的?为什么会变?这样提纲挈领式的主问题,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益。

“主问题”点亮语文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