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多思,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数学方法和原理直接告知学生,而应该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而获得知识。
三、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使用情境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教师必须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自觉认真地思考,自己找到解题的“窍门”,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并享受获得新知识的乐趣。
2.创设新奇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遇见一件新事物、一个不常见或超乎常理的现象时,必然会被深深吸引住。新异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使人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努力钻研,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数学教材进行系统教学。
3.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就应创设求知情境,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自己要学的。通过创设求知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对知识的记忆特别深刻。
4.创设比喻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妙比喻,可以使抽象、严谨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俗化,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高潮。
5.创设变式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所谓变式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地变换呈现的形式,使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教学中常用的变式方法有许多,如说话变式、计算方法变式、图形变式、题型变式等。每种变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今后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这种时代要求激励我们广大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数学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