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也有七情六欲, 也有悲伤欢喜, 个人经历对诗词风格有重要影响。阅读同一诗人的不同风格的诗歌, 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诗歌, 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 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
四、 紧扣考纲适度拓展
高中教学不管采用什么素质教育的方式, 最终都要应对高考, 诗歌教学也不例外。近些年关于诗歌的考纲要求比较稳定, 所以在选择诗歌的课外阅读材料时还要紧扣考纲。以考纲为指挥棒, 选取适当的诗歌并配以相应的考题。如必修一第一单元选了四首现代诗, 看似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但定位到考纲上那就是“鉴赏诗歌的形象” 。 《沁园春 · 长沙》 突出的是景物形象, 《雨巷》 突出的是事物形象, 《大堰河 — —我的保姆》突出的则是人物形象。所以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就以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为依据。笔者选取了李华的 《春行即兴》 , 并设计了 “从情景关系上分析诗歌” 的问题,该问题既考查了诗歌的景物形象, 又考查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可谓一举两得。后面两课又选取了陆游的 《卜算子 · 咏梅》 和皎然的 《寻陆鸿渐不遇》 , 并设计了相应考点的考题。讲苏轼的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时选取了杨万里的 《最爱东山晴后雪》 , 因为苏词中 “穿”“拍” “卷” 用得好, 属于 “鉴赏诗歌的语言” 这一考点, 所以设计题目为: “软红光里涌银山” 中 “软” “涌” 二字有何妙处?
紧扣考纲适度拓展, 能够让单元目标与高考考纲紧密结合, 让拓展阅读更具有针对性, 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应用实际应用能力, 能够让拓展阅读真正成为教材的有效延伸。
作者单位: 河南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