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培养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
(一)提高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培养意识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准则。只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接触病患及家属,答疑解惑,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简单易懂的言语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会减少病患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对病患治疗和康复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民办高校医学生医德培养途径
传统医德教学学时少,内容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应在每个年级中都开展医德教学,教学内容也应多涉及临床的实际案例,亦可以采取讨论、辩论、翻转课堂、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多种丰富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与互动。在课余时间的校园娱乐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医德的培养,寓教于乐。在假期的社会实践中,多开展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增强学生对医生职业的使命感,对家国的责任感。
(三)优化医德培养宏观和微观环境
医德培养的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依法从医,并完善监督体制。加大媒体的监管力度,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大医疗事业的投入,改善医疗环境,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廉洁从医,并完善监管评价机制和长效机制,约束医务人员行为,净化医疗环境。
医德培养的宏观环境指的是学校和家庭环境。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医德培养的重要性、有效性和长期性,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和良好医德氛围。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运用科学的育儿观念,使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 黄久冰. 医德——医生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4):34.
[2] 刘蔚.“90 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 山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1. 辽宁何氏医学院;2.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