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管理
目前,90 后大学生构成了高等院校在校生的主体,与70 后与80 后不同,90 后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强调自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90 后大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去接触更为新鲜的事务,而且更多的大学生愿意通过或者说是依赖网络手段去获取和更为深入的了解各种信息。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网络监管还存在漏洞,尤其是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在网络上进行失实或者虚假消息的散布……这一切的一切都加大了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就对我们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90 后大学生的特征
(一)心理特征
90 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道路上受到了过多的呵护。所以笔者在与90 后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多具有以下心理特征:90 后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多数都表现出爱表现自我,大部分有自己的特长,但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不容许被质疑;在学习、恋爱和生活的过程中,更是表现出过于考虑自我,集体观念较为淡薄;处理情感等问题时较为敏感,过分关注细节对自己的影响,而且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分担忧。
(二)思想特征
90 后大学生思想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他们有更为独立的思想,但是却表现出更加缺乏信仰;他们更为强调自我主义,但是却集体意识淡薄;他们具有更为开阔活跃的思维方式,但是却抓不住问题的主流方向,主要表现就是学校在出台管理政策的时候,90 后大学生会表现出起哄,不执行的抵制方式等。
(三)行动能力特征
90 后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新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热情,并且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为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却表现出较为功利的特点,诸如各种评奖评优,优困补助,以及入党事宜比较关注,但是对自己利益关联不大的事情,却比较冷漠。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管理创新的合理化建议
(一)推动高校大学生管理的社会化理念
在进行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面向社会,努力培养对接社会、关注社会、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更要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创新型理论成果来培养能推动社会创新,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服务型人才。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针对90 后大学生管理,我们不能过分的强调服从,而更应该更多的强调服务,充分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在针对学生制定规章制度时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充分给学生适当自由的同时对其进行约束。学生管理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提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帮助。
(三)运用多种管理途径和方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