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招生 招生宣传 新媒体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在聊天功能之后开发的共享功能,它以个人和组织的形式,进行图为、语音、视频等的共享,以“一对多”的形式面向受众。后台运营者可以通过订阅、消息发送的途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及其产品传播出去。高校普遍以组织名义申请,且需要出具官方证明申请真实名称,这个动作是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被他人修改信息。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16 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31 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5.49 亿。在中国APP 活跃用户排行榜中,微信以86.71% 的活跃度排名榜首。在互联网风靡的今天,全国各大高校也逐步开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其作用不仅在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更能够作为连接在校生、校友、用人单位的桥梁,同时补充了校园传统媒体的功能,提升宣传效果。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招生宣传方面的特性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校各项活动的重要信息输出窗口,是学校的“传话筒”,是一种政策传递和价值导向。针对考生来说,对报考学校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纸质、杂志媒体的宣传,在“互联网+”形势下,通过网络了解高校已经是“95 后”、“00 后”及家长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针对高校招生工作来说,在做好招生网站的基础上,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考生快速了解招考信息、专业介绍、历年分数等招生数据的重要平台。微信平台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以日趋凸显,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内容传播的分享性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不外乎包括学校品牌宣传、教学实力宣传、校园人文宣传等,只要受众群体用手机关注该微信平台,不管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人员,都可以利用微信内容传播的方式,及时、精确、有效地传播到想要了解这些内容的群体中,而这些群体可以通过非封闭的沟通状态,融合电视、电话、报纸等传统媒体,达成信息互通和传递。微信公众平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其随时随地的特点。朋友圈的强大分享功能,可以帮助信息的有效传播,而招生信息的传递、和招考政策的传递,也要巧妙地利用这个特点,合理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增强政策解读的直观性、招生信息的简要性,“一图读懂”系列就是很好的应用。分享还表示了信息互通的平等性,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拥有获取信息的权利,招生宣传同样要顾及到更多人,从公共关系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是复杂的、是交错的,通过非关联人的信息查看和信息传递,间接地触及到直接关联人,即考生及家长,这就扩大了分享。
(二)信息传递的快速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快速高效是对平台评价的重要指标。传统纸质媒介观看性较强,但不利于快速查找目标数据;动画类媒介观赏性较强,可以加深考生对报考学校的宏观了解,但同样缺乏快速查找的功能。而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让关注者在聊天界面,输入关键词,通过后台的系统数据录入,达到考生快速查找到有用信息的目的。如,在后台操作人员将历年数据录入,考生在回复栏中输入关键词,即可知道历年招考成绩,同时还可根据技术能力水平,增加趋势分析图标,帮助考生合理理解分数,做出更适合自身的志愿填报。
(三)传播方式的广泛性
微信公众平台兼具了大众媒介和社交媒介的双重传播模式。以实现一对多、点对面的信息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所推送的新闻消息内容是没有边界的,可以同时服务数百个甚至几千个学生及家长,完全区别于网络在线咨询、电话咨询“1 对1”等模式。微信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受众数据统计,可以在后台看到分类较细的目标受众数据统计,平台运营者可以准确定位。我们都知道不同省份的招生数据有很大差异,可以根据各省份的粉丝数和活跃度来推送相对应的信息。当然不单单只是推送给订阅该平台的受众,而是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分享、转发实现内容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