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走上了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建设正不断的进行技术的革新。新媒体下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构建数字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式进行开展。文章主要论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化;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9-0097-03
图书馆是高校基础设施之一,为学生们提供学习的场所。随着现代高校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也进行着改变。通过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并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1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特征与服务
1.1 新媒体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特征
1.1.1 馆藏结构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以纸质图书为载体,通过纸质书籍文字来满足读者对图书知识的掌握。新媒体下,数字图书则是通过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数字信息为对象,不限于印刷体,具有文本、图画、声音等媒体功能,其通过光盘、数字化或电子化装置进行储存。通过多媒体、文本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生动、具体、形象的信息,形成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图书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结构及运作方式、服务方式、工作焦点等方面进行了改变。
1.1.2 服务方式特征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它通过进入大量的纸质书籍,进行编排,并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时间为读者提供服务。
而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则具有开放性,通过互联网将大量地区的众多的图书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跨越时间及空间,使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信息资源、分享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没有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一天24小时随时服务。
1.1.3 管理员工作重心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打破传统图书馆的信息的采购、阅览等方式,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咨询进行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结合,对相似数据及服务进行检索。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文献、资质的收集、整理、保存及服务传播,而数字图书馆下的管理人员不再是被动的信息资源管理者,而是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人员,通过利用信息的采集,向读者发送文献资源并提供多种多媒体数字信息服务。
1.1.4 图书馆的等级化特征
传统的图书馆通常是以书本的存放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指标的,如评价一个图书馆藏书、师生所看书册的多少、图书馆又新进的图书总量来进行馆与馆之间的评级。数字化图书馆以读者的文献需求量、信息量等利用文献、信息产出的产品数量及质量作为图书馆的评判指标。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指标更加简单化,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1.2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
随着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们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各方面发生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变革,新媒体下的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时代及图书馆自身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取代传统手工操作方式,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参考文献。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由单一向多功能转变,如图书馆可利用互联网来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使文献资料更加具体、流通。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5-13 11:05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