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少茹(1969—),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人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
1前言
在经历了经济金融危机和煤炭及房地产行业的极速滑坡之后,鄂尔多斯市政府以文化发展为突破口,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推进文化建设,力图开拓鄂尔多斯重新起航的局面,依托国家文化建设的强劲势头打造一个中国西部文化强市,树立品牌文化城市形象。如何利用发展优势,使文化产业化得以持续发展才是保护、发展文化资源优势的根本点。
2 转型期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2.1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及实施策略
2.1.1建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意发展并举的渠道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鄂尔多斯市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撞、交汇之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历史征途不期而遇之地,更是中华民族蒙汉亲和血脉融合之地。
近年来,“河套人”(鄂尔多斯人)文化遗址,成吉思汗陵及萨拉乌苏遗址、朱开沟青铜文化遗址、统万城遗址、秦直道遗址、阿尔寨石窟、乌仁都西岩画、长城遗址、成吉思汗祭祀圣物、诸多寺庙和敖包等,均成为鄂尔多斯开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基地。
但据鄂尔多斯市目前民族文化传承的调查情况看,民族文化产业基本是有传承,少开掘状态。以成吉思汗陵为例,目前开发的包括祭祀、歌舞、服饰、饮食等项目均缺乏深度与拓展,例如歌舞文化作为鄂尔多斯特色文化仅开掘了鄂尔多斯婚礼等少数歌舞表演节目,但并未触及蒙古族日常歌舞文化及蒙古族歌舞文化的历史及装饰系统的掘进,很难触碰到蒙古族歌舞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一种浅薄的历史、歌舞再现。
文化的传承如果缺失了扬弃、创新,就会陷入历史的泥淖中,失去最鲜活的生机,只有建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意发展并举的渠道,才是实现民族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2.1.2有效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意发展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厚重感和时代性基础上,否则很难令人肃然起敬并由此生发探究的欲望。只有不断、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用创新理念进行民族文化的包装,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创设民族文化发展激励政策。基于转型期,政府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由政府牵头,提供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外地或外资注资管控局面,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政府与民间共同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格局,打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的僵局,为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第二,组建专具有文化品牌业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团队。为避免对民族文化过度商业化开发,损害民族文化传承,应组建具有文化品牌意识专业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团队,做到每开发一个文化产业,就能在国内乃至国外成为鄂尔多斯地区的标志性产业。开发团队包括民族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团队、专业民族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团队及市场运作团队。在进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保留民族文化精髓,又要关注其与时代需求的对接。如成吉思汗陵,可开掘的文化资源非常多,部落文化等尚未得到开掘,而部落文化中的团结对外和不放弃的精神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的时代发展趋势相合,草原部落文化的神秘性与时代感具有一定市场吸引力,也可以充分提升成吉思汗陵的文化品位,同时还可开发其延伸文化——蒙元文化,把成吉思汗陵与蒙古源流文化区建设成系列品牌文化产业。成吉思汗陵可开发资源示意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