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破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对策(2)

2021-05-13 11:12


  (三)合理运用评价语言 
  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评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因此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优等生以提高其竞争意识为主。因为评价的目的就是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而不是关注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出错率高的大都是计算题,其实这不是学习问题,而是态度与习惯的问题,对于书本知识相信所有同学都是掌握的,差距就在于拓展题和思维题,还有对于应用题的题意理解上,所以每次考试后应该让学生认真订正,学会反思,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尽量不要打击其积极性,否则事倍功半,厌学心理由此而生。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让他们热切地追寻自身内在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每个学生有学习的信心,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基础教育才会更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陈英.认知发展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冯茁.因材施教原则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02).

小学数学课堂破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合理运用多媒体能使语文教学生动起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