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教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再次要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另外也要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数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维.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琐谈《青海教育》.2005 第7期
[2]钟文琴.从兴趣入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