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萌芽》;兽性因子;人性因子;伦理混乱
作者简介:张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
《萌芽》是左拉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家族史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十三部作品。《萌芽》自问世以来,评论界和读者都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萌芽》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开头四部分是引子、开场、发展、深入,一步步描写矿工反抗情绪的产生、扩大和高涨,第五部分是全书的高潮——罢工。后两部分写罢工的失败经过和尾声,全书形成一个整体。《萌芽》再现了罢工的整个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试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对《萌芽》中的整个罢工过程:罢工的开端、罢工的发展与罢工的结尾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罢工的开端
伏安煤矿在主人公艾蒂安的到来之前是压抑而平静的。随着艾蒂安的闯入,矿工们的思想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艾蒂安启发了大多数矿工,慢慢唤醒着他们的人性因子,减少其兽性因子。
(一)工人的生活状态
马厄一家五口人都是伏安煤矿的工人。全家人只能挤在狭小的屋子里过着基本没有隐私的生活。“他们脱掉衬衣,在睡意懵懂中方便起来,一点都不怕羞,那种心安理得、无拘无束的样子就同一窝一起长大的小狗差不多。”[1]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的人们丧失了人性中的羞耻心,没有了顾忌,渐渐地没有了伦理意识。马厄一家的生活状态也代表了千千万万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而艾蒂安和他们不一样,“他越来越感到矿工村里男女混居的情况伤透了他的心。”[2]他是理性的,他意识到了一家人挤在一处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无异于牲口被圈养,人过的是兽的生活。他在与马厄一家的交谈中提出了这一点,马厄夫妇表示这种生活状态是被迫的,无奈的。
(二)工人的工作状态
再看工人们的工作状态,在整部小说中,矿工被描写成动物的次数非常多。“他们穿着薄薄的工作服,冻得浑身发抖,在路上像羊群一样懒散地走着。”[3]这里的羊群不仅指矿工无休止的工作,更是指矿工们无力反抗的现状。“煤矿是永远不会停工的,不管白天黑夜,总有一些人像蚂蚁似的在甜菜地底下六百米深的地方啃着岩石。”[4]工人们如同蚂蚁一样,是卑微的,瘦小的,力量弱小的。“她在干活,屁股上沾满煤屑,满肚子都是泥浆,简直像一匹拉车的母马,她四肢着地,推着车往前走。”[5]作家左拉将工人写成羊、蚂蚁和母马,这三种动物都是相对弱小的、受奴役的、苦命的。矿工在煤矿中遭到了非人的待遇,在危险而隐蔽的地下工作,人像动物一样使出自己的全部力气在煤矿工作,却换来微薄的收入与贫苦的生活。
(三)罢工的导火索
工人们被局限在狭窄的空间,日复一日地被资方所压榨与剥削,成功地被驯服与奴化。因此即使过着贫苦的生活,像牛马般做着繁重的劳动,却害怕资方的权威,不敢反抗上级,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而艾蒂安和他们不一样,他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的成员,他跟随当时有着先进思想的人物普吕沙尔学习。艾蒂安经常与马厄一家及其他工人交谈,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去影响工人,去唤醒他们的人性因子。让他们意识到男女不应该混居,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隐私,意识到他们就像牲口在工作,毫无尊严与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