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德伯家的苔丝》;伊丽莎白;苔丝
作者简介:孔妍文(1993-),女,吉林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摄政时期的经典著作,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班纳特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四段姻缘故事。简?奥斯汀擅长从女性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虽然她的作品多数都描写了平凡的人或事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爱情观。《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在维多利亚时期所写的经典长篇小说,维多利亚王朝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因而这一时期,英国文学风格多样,托马斯?哈代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人道主义和现实生活。他作品中着重描述的是穷人与财富和官员之间的严重冲突。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一、两部小说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外表英俊,风度翩翩,生长在一个有名望和威望的富裕家庭,对朋友重情重义的绅士。由于他的傲慢,他本应受到班内特家族的喜爱,然而却没有。他宁愿独自一个站着也不愿去取悦在聚会那些爱慕虚荣的中产阶级的女人。因不习惯与人打交道,非常内向的性格导致了他不想取悦他人,或许他选择了假装傲慢来演示自己的内向,所以经常表现出他的高高在上,引来不少的毁谤声。当被伊丽莎白拒绝求婚后,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掉了高傲的脾气最终完成了蜕变,使得伊丽莎白接受了他的爱。达西先生同时将对伊丽莎白的爱扩展到了对班内特家族的爱,在莉迪亚一事上,给予了不少的帮助,使莉迪亚的名声没有败坏并维持了表面的幸福。
《德伯家的苔丝》的男主人公克莱尔是中产阶级的代表。克莱尔接受教育、并且接受了进步资本主义思想,他轻视财富阶级、财富的差异并蔑视社会习俗和仪式,他充满了热情,与乡下姑娘跳舞。他生长在牧师家庭里,父亲是一个虔诚的牧师,克莱尔敬佩父亲将一生的事业贡献于教会,却也明白父亲的狭隘性和有界性。克莱尔不同于他的两个兄弟我行我素,做自己想想做的事。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回避宗教事业,向往恬静自然的农村生活。在此期间他爱上了苔丝,然而当苔丝向他坦白一切,他却难以接受。克莱尔的心理是复杂的,他一生在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之间徘徊,他有着对纯洁的爱情的信仰却被摧毁,因此他在寻找爱的过程中承受着痛苦。相比之下,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以一种相对稳定地方式持有自己对爱情的信念。
《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明、直率、思维敏捷、机智、活泼、受过教育的女孩。伊丽莎白的爱情始于民兵自卫团英俊潇洒的军官威科姆,她被威克姆深深吸引,并听信了他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更深的误会。在误解还没有解开之前,面对达西的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没有因为达西可观的财产和家庭而同意,她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是独立的,也证明了伊丽莎白不以财产作为唯一准则的婚姻观。然而,后来,达西有机会在信中向她解释所有的事实,伊丽莎白和达西都有机会以新的方式认识彼此。因此,骄傲变得卑微,偏见变成了客观看待。他们终于相爱了。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情绪混乱。但最终他们二者相结合,他们的婚姻既有理性的选择,又有深厚的感情。伊丽莎白在她自己的心中有对理想婚姻的追求。她对达西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她追求平等权利和独立人格的态度。她聪明又智慧,她独立又有自己的想法。面对现实,她可以挑战困难,坚持真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