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学徒制”模式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现代学徒制本质和内涵的研究,以欧洲各国成熟的模式为参照,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为基础,整合可用资源,形成新的适合我国高校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合理应用到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总结、抽象、形成一套可供推广和参考的通用模型及体系,形成知识供其它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直接使用或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软件工程;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教育与岗位教育紧密结合的新型学徒制度,新型教育模式。其诞生时间早,起源于德国。2014 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该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组织试点工作的开展,并要求各地区积极配合现代学徒制教育研究,鼓励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现代学徒制模式在我国进行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功案例,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1.学校与企业难协调
现代学徒制企业参与度较高,企业的投入相对较大,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会相应加深,因此延生出很多问题,比如,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与学校产生分歧时如何解决,学校的要求企业不配合等等,因此学校与企业需要一个完善的方案来保证双方的利益。
2.学生管理工作难
学生脱离学校进入企业,相对来说学校对学生的约束相对较弱,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比较适合企业员工,而对学生“准员工”来说约束力也较弱,企业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都有所欠缺,因此怎样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也成为难题。
3.人才质量难保证
由于缺乏相关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制和考核体制,人才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在企业,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也缺乏相关的考核体制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企业考核制度不适合学生,而学校传统的考试制度也不能正确的评价学生,因此,需要相关的考核体系和质量保证制度来保证人才质量。
4.相关政策不完善
由于我国处于现代学徒制的起步阶段,各种政策不完善,无法保障学校、企业、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逐步发展,需要各项政策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国外现代学徒制为我国现代学徒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适合现代教育的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当前社会经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学徒制”符合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现了“做中学”,学生是“先做后学”,或者“边做边学”,学生在“做”中体会基本理论,同时由于反复的练习,达到技能要求。“现代学徒制”体现了“学中做”,现代学徒制与情景教学的理念相似,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可以慢慢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也可体会到某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节。现代学徒制体现了我们自古以来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现代学徒制结合了传统学徒制的“传-帮-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其进步。
“现代学徒制”保证了软件人才质量。“现代学徒制”由行业订立标准,由企业保证岗位技能,由学校保证基础理论和文化素养,校企双方共同保证了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进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为软件行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现代学徒制”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现代学徒制”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模式,学生提前适应了企业的节奏以及工作模式,企业也提前考察了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双向选择,由于企业参与培养,岗位技能更贴近该企业的需求,企业更倾向于这类的学生,相较于现在企业的外部招聘,避免了人才选拔上的失误。学生就业满意,企业招聘满意,学校教育满意,达到了三赢。
新型学徒制度下软件工程专业新型教育模式研究
2021-05-13 11:15
新型学徒制度下软件工程专业新型教育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