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经济增长由单一支点型向多极支撑型转变。
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强旗,长期以来,畜牧业经济在三产中占有绝对份额,一直是**旗经济的重要支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旗天然碱化工兴起,历经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天然气、煤化工、新材料工业的发展,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急剧攀升,迅速成为全旗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工业化进程彻底改变了我旗经济长期由农牧业经济支撑的局面,地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旗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口号,将文化作为独立产业与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并称“四大产业”,实施“四轮驱动”。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2亿元,与一产持平,各占17%,实现了经济增长由单一支点型向多极支撑型的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效益明显提升,经济运行的安全性显著增强。
二、经济结构现状分析
三次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极大优化了全旗产业结构,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分析近10年来三次产业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前全旗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
从三次产业总量变化来看,1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4.75倍;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了1.62倍、7.88倍、8.89倍。一产在较高基数上保持增长态势,二、三产业在较低基数上实现大幅增长。虽然三次产业总量都在持续增大,但是二、三产业增速将远远超过一产增速。
从三次产业比例变化来看,一产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长,年均分别上升1.9和0.9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比例上升幅度将日益显著。
另外从产业结构内部分析,一产中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二产中建筑业发展迅猛,皮毛、药材加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天然碱化工技改增效,新材料工业研发领域拓宽,天然气化工异军突起,煤化工后来居上,二产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三产内部各要素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由此可见,全旗经济的优化转型特征十分明显,二、三产业的强势崛起大大提升了全旗经济运行水平。在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一年内提升了113个位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5年上升了338位,竞争力等级由E级上升为C级,跻身西部百强旗县,位列第90位。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但是经济结构内部局部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农牧业方面,现代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增收不稳定;工业方面,总量小、产业链条短的问题亟待解决;三产方面,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等等。
三、产业调整定位与今后的发展重点
根据国家确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结合**旗经济结构的发展现状,全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四大产业发展,加快绿色**建设进程势在必行。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优一产。随着**旗能源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全面加快由传统畜牧业强旗向工业强旗转变。农牧业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按照“收缩转移”发展战略,全旗农牧业产业化的重心将逐步转移到无定河流域,建设沿河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产业密集区。立足我旗良好的生态、生产条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农牧业经济,加大品牌化建设力度,开拓外部市场,争当全市农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一是管建并举,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起与**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绿色生态体系,全旗有林面积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二是做大总量,注重提质增效。加快舍饲养殖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做大肉羊、肉牛产业,把无定河流域建成自治区优质良种肉牛生产基地,建成鄂尔多斯细毛羊繁育基地和“农家猪”集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