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与思考

2010-06-18 03:45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20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5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50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市的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煤炭工业,当属此列。按开采时间**市属于老年期,按可采储量当属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对**的未来应该给以及早的、高度的重视,尽早着手准备转型工作。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转型之路,使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覆辙。

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市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大矿不到50年,盂县15年左右,郊区不到10年,平定也只是30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否则就会矿盛城盛,矿竭城衰。**煤业公司已经把发展空间延伸到晋中地区,煤炭开采在**已经留下了多达350平方公里的大片采空区,每年新增塌陷区面积在5平方公里左右,山体滑坡,地面裂缝。地下水流失。煤矸石自燃。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地,对付市场波动乃至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一旦煤炭市场价格发生下滑,全市的经济马上围绕之发生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无论煤炭市场好与坏,都必须坚定调整产业结构的信心和决心,市委确定的建设两个基地,发展六大优势企业的方向不能动摇,速度不能走慢,步伐不能停止,更不能倒退。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树立正确人生观 开创财税事业新局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