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

2010-06-15 19:35


  1、古老社会的一种传统渊源,促使民间借贷潜移默化的发展。民间借贷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的民间借贷同样受着传统的影响,最初表现为亲朋好友、邻里间的临时借用,逐步发展到资金富裕户以出借资金、生息吃利的借贷行为。可以说随着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经济的日益发展,民间借贷也逐渐活跃和发展起来。尽管目前民间借贷在我国未取得合法地位,但仍然有着自己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2、金融体系的缺失以及信贷政策的影响,助长了民间融资的发展。自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力度加大,即经营战略转移,县级金融机构部分退出了县域经济。目前,##县建设银行已撤销、工行降格、农行仅保留城区机构等,无疑减少了当地经济发展一块资金供给,同时保留的金融机构信贷经营权限高度集中,基层行以组织存款,结算业务为主,贷款增长量不大。如工行、农行均出现贷款负增长。这样一来,民间借贷起到了“补位”作用,助长了民间融资的发展。
  3、国家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杂,程序较多,“贷款难”成为普遍认识,为民间借贷的活跃提供了空间。从##县商业银行看,小额贷款一般用存单或有价证券质押,额度稍大就用房屋抵押或有经济实力的单位担保,要经很多部门审查同意方能贷款,一笔贷款没有十天一月根本批不下来。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虽说可以“凭证”贷款,但受限额和用途的控制,同时还有“无证”农户。以上种种情况,对资金需求者来说,一是手续杂,难以全部提供到位。二是审批时间长,耽误用钱误事。三是贷款用途单一,不能满足贷款者多种需求。民间借贷缺少条条框框限制,一句口头承诺,一张借条就可解燃眉之急,民间借贷的活跃成为不可避免。
  4、各种经济成份的存在,给民间借贷发展提供了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大的标志是多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是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在最初的发展都是因为没有足够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条件,普遍存在“贷款难”。经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民间融资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从我们对##县民营经济调查情况看,也有相当一部分业主是以合伙、吸收亲朋好友资金等形式创业,在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情况下,转而向银行融资扩大发展。可以说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为民间借贷的活跃提供了“土壤”。
  5、货币资金持有者投资渠道单一,富裕资金出路不畅,也是民间借贷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欠发达的##县,证券市场是个“空白”,货币资金持有者一般将富裕资金存入银行,储蓄是首选的投资渠道。持有者在充分考虑风险之后,资金的持有者才将资金借贷给亲朋好友,或个体私营业主,一般比照银行同期利率,或高于银行利率一至二倍获取利息。
  三     
        ——引导民间借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民间借贷的利弊应客观公证的评价,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融资主体战略的调整,资金供给有限制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为民营经济的堀 起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民营经济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民间借贷助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县,国家融资体系缺失,融资渠道不畅,这样民间借贷的存在起到了补充作用。笔者认为民间借贷可以调剂余缺,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临时性需求,是一种信用的补偿机制,起到银行和信用社服务“真空”地带的补充作用。尤其在经济成份多元化的现阶段,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民间借贷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于人们生活不利的一方面:一是容易产生纠纷,风险大,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潜在问题多。二是利率高,借贷者负担重。三是缺少法律约束,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对##县民间借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