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税收遵从理论实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的理性思考

2010-06-18 08:23

运用税收遵从理论实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的理性思考
    税收遵从是指人们在广泛了解税收制度法规的情况下,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具体体现,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自律行为,是相对不遵从而言。通过对税收遵从理论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类,研究对策以减少不遵从行为对税收的影响;通过对税收遵从行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降低税收管理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纳税人不同的税收遵从程度,对纳税人实行信誉等级管理是强化税收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税收遵从理论为现代税收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关于税收遵从理论

    有关纳税主体遵从的研究1979年起源于美国,此后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先后开始纳税遵从理论的研究。纳税主体遵从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类型的研究;二是对遵从成本的研究。通过对纳税人遵从税法或不遵从税法原因的深刻剖析,西方学者将税收遵从划分为防卫性、制度性、自我服务性、忠诚性、社会性、代理性和懒惰性遵从几类;将不遵从划分为程序性、无知性、懒惰性、自私性、社会性、代理性和习惯性不遵从几类。我国学者马国强在对我国纳税义务人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整理和改造了西方同行在税收遵从问题上的一些研究成果,将原来有些重复的分类形式进行了集中性的归纳,将西方学者对决定税收遵从的因素较宽泛的表述进行了符合中国“本土化”的解释,将税收遵从归结为防卫性、制度性和忠诚性遵从三种类型;将不遵从划分为自私性、无知性和情感性不遵从三种。同时讨论了决定税收遵从和不遵从的五个因素,即税收观念、税收知识、税收制度、税收程序、税收处罚。

    (二)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人为本,对偷税问题的分析也应如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并认为三者三位一体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中。本我,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要求得到眼前想要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使得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行动,给予其适当的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在纳税问题上,也存在着这三者的作用。人们在本我的贪婪自私本性的作用下,是不会自觉自愿缴税的。但自我认为这样做不对,还是应该去缴税。而在超我的境界中,人们会认为缴税是公民的义务,没有理由不缴税。当超我战胜本我时,就出现了纳税遵从。

    纳税人遵从与否,与税收心理密切相关。一个完全被“本我”的贪婪自私所左右的纳税人,一定是一个自私的不遵从者。他会通过财务或账目上的安排,故意偷逃税款。一个具有“自我”约束的纳税人,则有可能成为“防卫性遵从者”。他们是由税法威慑力量引起的出于防卫而遵从税法的纳税人。当然在税收制度消除了违反税法的机会时,他们也会成为制度性遵从者。但由“自我”控制的纳税人也只能被称为“不稳定的”遵从者。一个“超我”型纳税人,在良心和道德准则的指导下,一定是一个“忠诚性遵从者”。他们认为自己有道德上的义务去支付其税款,若是在纳税方面进行欺骗就会有犯罪感。长此以往,他们会养成遵从税法的良好习惯,从而成为“习惯性遵从者”,也就是“稳定的遵从者”。

    (三)纳税人遵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1、税收不遵从的经济成本分析。从最一般的经济学意义即“投入产出”的角度而论,税收不遵从也是一项可能产生很大经济效益的活动。但税收不遵从的成本高低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受惩罚的严厉性和受惩罚的可能性。仅仅是受惩罚的严厉性——对税收不遵从的惩罚可以反映为罚款数额或倍数、是否达到移交司法部门做出刑事处分的程度,这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成本,因为受到处罚的可能性并不会绝对地等于100%。由此,税收不遵从的实际成本应该是一项确定性因素(惩罚严厉性)和一项不确定性因素(惩罚可能性)的乘积。

运用税收遵从理论实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的理性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2006年全县财税工作会上的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