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之我见(2)
2010-06-18 10:38
1、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现城镇乡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和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环节。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根本的途径仍是工业化的推进。因此,要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县域产业聚集和吸纳农村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小城镇规划,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2、大力发展小城镇优势特色经济,实现强县富民的良性互动。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加快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群。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把握好五个关键: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调整重点;加大科技进步,增强调整支点;搞活产品流通,攻克调整难点;建设龙头企业,开展调整亮点;完善落实政策,抓住调整焦点。特别是要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地确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培植区域特色产业,壮大产业优势。
3、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小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适应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加快乡镇企业产权改革,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积极贯彻和具体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完善土地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培植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石。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拓展投资渠道,走多元化发展路子,探索民间融资、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培植多元投资主体。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立足农业基础抓工业,实现工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化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当前增加农民收人,越来越依靠工业和农业及城乡的互动。从全国来看,大县强县无不是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县市,对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来说,不发展工业就不可能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良好的农业基础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因此,实现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紧抓住做好农业加工这个大文章,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链,也为农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立足农产品加工来发展工业,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
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之我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