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和信贷激励机制。道德的培育与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可能凭空甄别员工的品质,故而从信贷调查到信贷各业务环节都应明确各自的责任。随着农村信用社省级成立后相关制度的健全,信贷资金的规范运行、效益和风险将更具有预测性,因而对信贷风险的早期判断是可以逐步做到的,超前采取措施有可能使农村信用社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贷前认真调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和风险点;贷中坚持审查、贷后及时跟踪,敏锐发觉客户经营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信贷工作强烈责任心的基础上。不可否认,在农村信用社众多的不良贷款中,属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不严甚至没有贷后检查成因的,不在少数,而没有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无法从主观上解决人为的、或者是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农村信用社损失更是屡见不鲜。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还必须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的收入和提升应与其营销业绩紧密相关。
三、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在“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法的引导下,许多基层信用社忽略了对虽未到期但却可能已经产生内在风险的贷款管理;引导了借贷过分强调抵押和保证的作用,关注次要还款来源,忽视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这是一种扭曲的信贷文化。如果透过关系发放贷款,说明这家农村信用社没有信贷文化;而如果是透过抵押物来发放贷款,虽然这种判断方式比政策指引和关系贷款要好,但是问题在于抵押物的价值会发生变化。这种过分依赖抵押的信贷文化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泡沫和通货紧缩,资本主义国家已有这方面的教训。前几年美国企业以房地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然后用贷款购买新的房地产,从而不断推动房地产价格上升。这种循环在银行依赖抵押的贷款决策程序下得以持续。当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经济崩盘时,银行只得吞下巨额资产缩水的苦果。作为一家永久运行的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现金流,要真正考虑借款人的长期现金流状况,而不仅是抵押物厂房、机器设备等等,这是现代农村金融人最重要的信贷标准,这就是信贷文化。如果农村信用社城区农村信用社只重视借款人名气、和关系,而不关注其现金流,那就不是信贷文化,而是政治文化、关系文化了。原武穴市益兴城市信用社1997—1998年向湖北多菱动力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放贷1400万元发生损失就是一个例证。
四、积极支持广泛“三农”的发展。一个具可持续发展力的制度和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目前金融界形成的片面追求新发放贷款要达到100%安全、对信贷人员终身追究贷款责任的信贷文化是低效的、缺乏生命力的,是以削弱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为代价的。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出发,支持广泛“三农”的发展也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切实分散信贷风险,为自身业务发展拓宽市场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第二目标,与其挖空心思、不惜血本去争取黄金客户,不如以宽容大气的姿态来关注一下广泛涉农中小企业,以农村金融人的慧眼来识别和扶持那些诚信守法、人力资本雄厚、第一还款来源可靠的中小企业。在这种良性信贷文化推动下,农村信用社也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的综合竞争力,在邮政储蓄、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争夺农村金融市场的“与狼共舞”时代站稳脚跟。当然全社会还要为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不懈努力,让信誉度差、违法乱纪的借款人无立足之地,让诚实守信的人文风尚和商业氛围成为社会价值观,真正使信用和法制成为保障农村信用社健康运行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