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造假与治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在各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是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监督机构的不完善,监督力量的不足,经济政治利益的驱动,合计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了会计造假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上述造假的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社会外部的监督审计,改进会计人员等一系列管理体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造假真正消失,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浅谈会计造假与治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1929年美国的股市大崩溃再到近几年美国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造假案件,造成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会计造假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会计造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造假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3、帐外设帐。
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
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6、违法违纪手段隐蔽,做假技术不断发展。
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会计造假这个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找出会计造假的原因,并研究行之有效的治假措施已成为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
(一)两权分离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盈余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再比如,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作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作的监督,而资本运作者则会采用反侦察手段逃避资本所有者的监督。如此等等,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二)监督乏力,是会计造假产生的重要原因
监督乏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会计监督乏力,二是审计监督乏力,三是综合监督乏力,四是执法监督乏力。(1)从会计监督来看:因会计受聘于单位,使得其本身所具有会计监督功能因种种原因而被严重削弱,对单位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无法进行监督。(2)从审计监督来看,首先是内部审计监督乏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其次是外部审计监督乏力,外部监督主要体现在民间审计上,有些民间审计单位为了争取“回头客”,就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有的还承诺保证委托人不出问题,以至出现了虚假的审计报告。(3)从综合监督来看,各监督部门如财税、审计、物价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全力,影响综合监督的效果。(4)从执法监督来看,虽然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执法检查,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没有严肃处理,导致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