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ABC分类法:A+AA-B+BC分类法(2)
2010-07-11 01:05
第二,相关性原则:物资分类时兼顾物资间的关联性,并根据企业管理效益最大化原则,对各种物资按不同的关联标准进行分类,以采取科学的联合采购、库存策略,降低企业总成本。
第三,优先性原则:即对总价值高的先归类,总价值低的后归类。
第四,稳定性原则:即每种物资的类别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增加或减少某种物资时,应不影响或小范围影响其他物资的归类。
2.A+AA-B+BC分类的具体方法
A+AA-B+BC分类法是在ABC分类的结果上进行的,具体方法为:首先,我们对A类物资依总价值排列次序进行编号,编号中对与已编号物资有关联的物资不予编号,最后形成的连续编号我们称为A类排列号。假设A类中排列号为i(i=1,2,3…)的物资与B类中的m种物资及C类中的n种物资具有关联性,则将原A类中的该种物资归为A+大类,并记为Ai,0+,称为类标号;将原B类中的m种物资归为A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l,l=1,2…m;将原C类中的n种物资归为A- 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k-,k=1,2…n ;如A类中的其他e种物资也具有以上特征,我们也将其归为A+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Ai,d+,d=1,2…e.其次,将已归入A大类的B类物资除外,对B类的其他物资依排列次序进行编号,编号中对与已编号物资有关联的物资不予编号,最后形成B类排列号。假设B类中排列号为j的物资与其他g种物资及C类中的r种物资具有关联性,则将原B类中的第j种物资与其它g种物资都归为B+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Bj,0+、Bj,f+(f=1,2…g);将原C类中的r种物资归为B大类,并按其在类别中的价值排列大小分别记为Bj,s,s=1,2…r.除已归入A-大类及B大类的原C类中的剩余物资,归于C大类,并按以上方法对其进行标号。
可见,在原ABC分类法的基础上,可将所有的物资分为A+、A、A-、B+、B、C六个大类,并赋予每一种物资一个类标号。另外,还可对A+AA-B+BC分类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在类标号后标注关联标准,如为同一供应商,可标注S;如为同一采购地,可标注为D;如为同一线路,可标注为L等。
三、A+AA-B+BC分类法的优越性
1.有利于快速定位关联物资
A+AA-B+BC分类法不但对每种物资进行归类,而且还赋予每种物资一个类标号。通过类标号我们可以了解该种物资所属的类别,快速定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物资,获得这些物资的价格、库存量等详细情况。如类标号Ai,j-代表该种物资所属的类别为A-大类,它与所有类标号为Ai,k+、Ai,l、Ai,m-(k、l、m为可取的任意自然数)的物资相关联。
2.有利于联合采购
通过类标号定位出所有关联物资后,企业便可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各物资的共性与个性,寻找采购规律,建立或选择科学的联合订购模型,计算每种物资的订购频率和订购量。在企业库存物资不足的情况,迅速地决定联合订购的方式与数量,以便减少分别采购时而重复支付的固定费用,如:运输费用等,达到降低企业采购总费用的目标。
3.有利于实现物资采购与库存控制的系统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控制库存。同样,企业也可在物资采购中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编写简单的程序建立订购的各种模型,然后由计算机通过识别类标号自动选择合适的订购模型并计算订购量。在企业的订购参数发生变化时,由计算机自动更新数据,减少人处理数据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利于提高采购的准确性,使得不同知识层次的员工都能科学的完成物资采购工作。这样,通过计算机便实现了物资采购与库存控制的系统化管理,从而减少采购、库存总成本。
4.有利于节省信息传递成本
由于A+AA-B+BC分类法能快速定位关联物资,因此在人员更替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来专门了解关联物资,只要懂得操作方法,便能快速适应并做好采购工作,保障公司生产制造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见,它不但为员工节省了接收、消化新信息的时间,而且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灵而导致的管理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信息的传递成本。
一种改进的ABC分类法:A+AA-B+BC分类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