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以长沙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现代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现代物流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外资,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的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三、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根据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手:
(一)建立制度化物流网络互动的协调机制根据国外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说明,物流网络互动必须有强有利的组织保证和协商机制。因此,长株潭三地政府的各个物流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组成物流产业地区发展协调小组,就协同各地区物流发展产业政策,整合长株潭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条,合作建设大型物流基础设施、消灭地方保护主义等共同重大课题进行全面的交流、磋商与共同发展,实现了产业对接、交通对接和规则对接。通过协调机制,逐渐实现城市和城市之间、线路和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物流网络。
(二)合理规划物流体系物流体系的规划是配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物流体系的规划应制定以长株潭物流基础平台为重点的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路在内的综合干线网络,特别是各地区节点的位置与规模的规划,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物流规划应着重于解决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提供融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区域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要限制三市各自盲目、重复新建市场的行为,创造条件按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整合现有市场,优化市场布局。
(三)以多式联运为目标优化长株潭物流网络从长株潭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整合三市内的客户资源、交通运输资源、仓储资源及信息资源,推行多元化运输模式,提高多式联运比例,让各种运输形式既竞争又协作,通过货主自由选择,形成货运量均衡的交通运输体系,以求整体运输的效率化。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继续优化港口、公路、铁路等物流交通网络建设,特别是应争取实现区域内无断点交通,如积极提升湘江各港口的复合运输能力,注重发展株洲铁路运输能力,加强三市间公路的横向连接。搞好区域物流据点布局和城区集配送据点建设,实现干线公路运输与城区配送的功能转换。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节奏。
(四)加快推行物流信息化,提升长株潭物流的发展水平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的角度考虑信息化在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综合运用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等,尽快制定基于区域发展水平的物流技术政策,从而使各地独立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协调起来。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主体,鼓励物流企业利用标准化的网络技术将物资企业散布在不同地区的服务网点连接起来,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构筑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