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权理论研究:学术争鸣与动态演进(3)

2010-07-11 01:08


  张荣武认为,财务治理是在股东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基础上,通过财权合理配置和财务冲突协调,形成财务治理结构、财务治理机制与财务治理环境良性互动,实现财务决策科学化和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的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的客体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财务治理客体是指“财权”,狭义的财务治理客体特指“财权”中的“权力”(虽然“财权”包括通用财权和剩余财权两个方面,“权力”也包括通用财权中的“权力”和剩余财权中的“权力”,但广义财务治理客体的核心是指剩余财权,狭义财务治理客体的核心则是指剩余财权中的“权力”)。
  公司财权结构是动态的,具有状态依存性;公司剩余财务索取权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博弈提供动力,剩余财务控制权则决定着利益博弈的动向。剩余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本质,剩余财务索取权与剩余财务控制权对应则是财务治理效率的核心。通用财权配置侧重于公平性与静态性,但并非排除效率性与动态性,通用财权契约的履行显然包含着效率和动态因子。从理论上讲,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既包含通用财权契约的履行效率,又包含剩余财权的配置效率。鉴于通用财务治理对公平的突出强调(虽然包含效率的因子)和剩余财务治理以“效率”为灵魂和根本特征(尽管高效率意味着更高层次的公平),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研究主要应以剩余财权配置效率为线索。
  三、财权理论的社会反响与论争
  财权理论的创造性提出和以财权为主线的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使人耳目一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目前财权理论已成为我国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的基石与核心。经文献检索发现,我国财务治理这一研究热点领域都是围绕“财权流”这一学术硬核而展开的。
  我们认为,财权理论的创造性提出与论证,赋予了现代财务理论以灵魂与核心,使得财权成为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和判断企业是否真正开展财务活动的标准,犹如空谷足音,寓意深邃,为财务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贯穿了财务基础理论的始末,在现代财务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和统驭地位。从而使其成为我国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当然,财权理论作为一个开创性理论流派,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内,也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点水不漏而成为精致绝伦的完备理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财权理论研究的学术论争:
  白华、余国杰认为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存在“将财权理解为法人财产权的核心,以企业拥有的十四项经营自主权为依据来界定财权的内涵;将企业本身界定为财务主体;认为企业财务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等认识误区;
  沈辉、肖小凤则对前文做出相应回应,认为白华、余国杰一文对新制度经济学及其产权理论的理解、运用均出现了偏差,其得出的逻辑结果只会引起财务基本理论的混乱,并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前文的错误;
  石友蓉、黄寿昌针对这场学术争论,概括并评价了当前经典文献(该文作者将伍中信教授和汤谷良教授关于财权理论研究的系列文献称为“经典文献”)关于财权理论的研究范式,并以该范式为基础,回顾了法人财产权概念、探究了财权主体和财务主体的界定、分析了财权权能的概括并质疑“财权”范畴的科学性;
  夏宁对将财权作为财务治理核心概念提出了质疑。鉴于所争论问题的重大学术意义,我们在本文则侧重从财权理论研究的动态演进过程、学术共鸣的恢宏图景、财权理论的社会反响与论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给读者一个有关财权理论的整体认识,从而为财权理论争鸣及其深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平台,为正确评价财权理论和澄清不必要的学术误解奠定基础。
  至于这场争论本身,我们将继续跟踪其发展态势以推动“财权理论”进一步发展。

财权理论研究:学术争鸣与动态演进(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与物流网络互动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