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2)

2010-07-11 01:08


  操作风险的性质决定其产生大多与内部人为控制因素有关,因此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良好的内控制度是建立在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又依赖于明晰的产权关系。虽然上市的商业银行产权关系相对明晰,但国有体制的惯性还没有彻底消除。 
  (三)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文化 
  操作风险是一种几乎覆盖银行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全方位风险。国内外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损失事件是由处于业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造成的,所以必须制定出全体员工“愿意”遵守的统一的、权威的、全面的规章制度。而这“愿意”是出自心灵、发自肺腑,源于浓厚的企业文化。不形成内部控制的文化,根本无法控制源于每个人、甚至每个岗位的操作风险。 
  (四)缺乏市场约束和外部监管机制 
  国外大都有权威的评级机构,通过其对银行各项指标的收集、分析、判断,向公众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对银行形成外部监督和约束。同时由于存在发达的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市场并购的压力也使高管人员无法对操作风险掉以轻心。而以上两方面我国都不健全,就使得操作风险的控制缺乏外部促动力。 
  三、基层行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适合基层行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基层行要建立适合自身风险管理的独立的组织体系,增强内控机制的活力;要建立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的机制,及时传递风险信息,使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二)健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对业务操作全过程应遵守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环节制定出详细、明确的操作流程,达到可控、流畅、细化和可操作。 
  2.完善和细化岗位责任制,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制度。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严密的划分,完善岗位之间业务结合点的权限、责任,建立一种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对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的要严格地追究、严厉地处罚。 
  3.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做好激励引导。通过激励制度使员工的报酬与风险控制挂钩,使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风险的可控。 
  (三)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基层行要精心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一种融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使其真正意识到防范操作风险人人有责。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 
  2.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 
  3.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1.加强运行督导,认真做好网点业务的检查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监控系统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对大额业务、反交易业务、特殊业务要进行单独检查。 
  2.明确总会计、营业经理职责,强化业务操作风险的现场监控。总会计、营业经理应坚持对每一笔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和监管,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管,把好风险防范的关口。 
  3.认真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监督中心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重点网点、重要柜员、重点时间、重要业务、重要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对大额资金流向、柜员办理本人业务、错账冲正、反交易、内部账户取现等业务做到重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严厉查处,以防再犯。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国企业管理的本土化问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