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措施浅探(2)
2010-07-11 01:12
(三)在以项目建设单位为审计主体的基础上,适当对与项目建设直接相关的单位进行延伸监督除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建设监管部门外,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市场主体也是我国基本建设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市场主体在所有制性质、管理体制、经营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投资审计中,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适时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经济主体进行延伸审计,不仅有助于对项目建设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验证核实,还可使审计人员及时把握基本建设领域内诸如勘测设计收费制度改革,工程施工承包管理方式变革等的新动态、新特点,为正确分析和解决基本建设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并从客观上促进相关市场主体责任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职业操守。
(四)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做好工程造价审计现阶段,建筑市场领域弄虚作假、高估冒算、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搞好投资绩效审计离不开对工程造价的核实。长期以来,我国施行的按施工图工程量套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定额文件确定工程造价的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一些工程计价定额严重偏离社会实际成本水平,无法反映个别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不利于建设市场的技术进步;工程造价的确定复杂,人为因素大,影响编制质量甚至容易滋生腐败。随着国际通行的工程实物量清单计价法的引入和推广,我国的工程计价定额制度也在酝酿着重大变革。针对这些特点,工程造价审计应坚持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更好地把对工程资料的审核和现场实地勘察相结合的基础上,及时把握因政策变动而调整的定额、取费标准;各类建筑材料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而引起的建设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加强对菲迪克合同条款、工程实物量清单计价方法、无标底招标等新兴事物的学习和研究。
三、充分重视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审计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建成投产一段时间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的再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立项决策评价、设计施工评价、生产运营评价和建设效益评价。建设项目后评价可以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项目建设管理的规范化,保证项目投资效益的更好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项目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责任感。由于我国现实工作中很少将建设项目后评价作为基本建设程序的一部分,但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具备投资项目审计的重要特性,因此,可以将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作为投资项目审计的组成部分,由审计机关负责开展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从而形成建设项目的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建设项目后评价审计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对比考核项目前期预测情况、项目建成后实际结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生产项目建设条件变化,技术方案的实施,运营环境的变化等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
政府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措施浅探(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