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

2010-07-11 01:14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涵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受托责任发展而对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与发展,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审计形态。随着受托责任由财务责任发展到经济责任以及发展为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我国审计模式也从财务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法定责任、社会责任为对象的责任审计方向发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经济责任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有重要的区别:财务收支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资产负债、资金运用等会计资料,审计范围是财务收支状况,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和合规合法性。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则是全部经济管理及资金活动,审计范围涉及面较广,既涉及财务过程,又包含经济活动领域。经济责任审计在范围上远远大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直接对“人”的监督上,将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因此,监督的层次更高,政策性更强,审计内容更复杂,要求更严格。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内涵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具体是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程序和方法,对某一事项作出错误地估计和判断,进而提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审计结果,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和意见,给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由此引起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和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的可能性。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 
  (一)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类型从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上来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有两种类型;一是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未完成政府责任目标、存在违反程序决策或严重决策失误、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本人遵守廉政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而作出错误的评价;二是单位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而审计人员由于职业判断失误,而对领导人做出不正确的评价。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按风险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种,但无论哪种风险它们都不是单独地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目前,事业性单位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较少参与市场竞争,相对企业公司银行等高风险高竞争行业具有相对较小的固有风险。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一是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通常比较复杂。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不确定性因素多、社会环境影响人、牵涉面广的工作,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因此风险更高、难度更大;同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贯穿于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每一项审计活动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其成因和表现形式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二是风险成因的独特性。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层次高,责任人一般为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同时审计的内容错综复杂,加之经济责任审计覆盖期限长,评价事项多而敏感,审计的评价依据仍处在不断变化、完善之中,所有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反向促生审计风险。三是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审计机关掌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背景、影响因素、运行特点和规律,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准确、客观地判断固有风险水平,通过改进审计手段,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控制审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产生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避免审计失败的发生。 

浅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上市公司舞弊及舞弊中的审计策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