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2)
2010-07-11 01:17
3、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等。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而大量的会计信息又是通过网上传输的,这样就有可能使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到“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同样可能导致会计信息被窃取或者是被蓄意篡改,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现状
1、复合人才的缺乏,电算化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既需要熟悉计算机操作的财会人员,又需要精通计算机硬件维修、信息系统管理和基本财务知识的系统管理员。但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还相当匮乏,培养这一类的人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单位领导层的认识不到位,电算化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推进
不少企业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还只是处于单项或者几项会计核算业务和报表汇总工作,有关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的核算、成本的核算还没有实行电算化,全国全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为数不多,企业实施电算化会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从而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难度。
3、会计软件不能及时升级换代,软件安全性、保密性差
不少企业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要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奔腾Ⅱ一直到奔腾Ⅳ,机型更换了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另一方面,多数企业总是忙于开发、购买硬件和会计软件,并求得账、证、表的正确输出,却很少过问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企业以及部门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导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四、加强电算化会计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加强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控制
(1)建立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组织机构
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应及时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电算化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成本费用的问题。
(2)建立严格的上机管理制度
基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企业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保证专人专用,同时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上机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位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和自己的权限范围类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操作日志等。
(3)切实贯彻职责分离,实行相互监督
与手工会计一样,电算化会计系统对每一项可能引起伪造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职务轮换制度。
(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企业应该对所有会计资料及时存档并定期地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浅谈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