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导向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思考(3)
2010-07-11 01:25
四、知识共享导向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建议
1.采用柔性管理
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的显著区别是他们具有创造性。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灵感,灵活地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同时,他们的工作是复杂的思维活动,难以通过身体的外在表现来感知其劳动的状况,其脑力性的劳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性、自发性强。因此,给予知识型员工相对充分的授权,以及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的自主性有利于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活动,也使知识型员工有一种被信任感。所以,为保护知识员工的创造性,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必须在相应的激励制度上进行特殊的安排。建立一个充分授予知识员工更多自主权、更多参与企业决策与管理活动的权力分享型的组织结构。
2.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尊重欲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获取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常常不按常规处理日常事情。在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传统的等级管理体制无法产生效果。因此,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营造一种善于倾听而不是充满说教的组织氛围,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增强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达到人才的聚集和人心的凝聚,使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建立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的激励制度
按照我国的国情,知识资本产权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型员工价值的一种最大的尊重与认可。当在对促进知识型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安排时,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仍然应该是一种重要的选择。应承认知识共享过程的每一项,每一个人所付出的劳动和时间的成本与价值,使知识共享传递链上的每一位应用者和再创造者都有相应的回报。从而,就激励了每一位原创知识的人或参与知识共享并主动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人,形成了良性循环。
4.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成长需要
以往的实践已经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加以开发,人就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并在受激励或自发状态下发挥出这些能力。所以,为了保证具有巨大潜能的知识型员工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应该关注其个人成长,在工作过程当中,给予知识型员工成长的机会。培训与开发是一条重要途径,培训与开发的目的是使知识型员工不但要熟练地掌握现有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或行业的最新科学技术动态,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而且还使他们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因此,组织激励应该尽可能地创造与之相一致的环境,体现在激励制度安排上,就是要建立一种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以及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
五、结语
现代社会,知识正逐步取代自然资源、资本、信息等,成为现代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对知识共享的重视就源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崛起和实践的开展,可以说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是决定知识管理实施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运用适当的管理方法促使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参与到知识共享中来,使无组织地、分散在知识型员工队伍里的知识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到企业的层次上来。使全体员工更好地获取、综合和增加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发展水平和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林东清(李东改编):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Polanyi M.The Tacit Dimension[M].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66
[3]Nonaka I, Takeue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995
知识共享导向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思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