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作业基础预算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2010-07-11 01:25

  【摘 要】 本文针对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引进了作业基础预算管理,以改进预算管理方法。 
  【关键词】 作业基础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 作业成本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组织再造”、“价值链优化”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业成本法(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M)在我国企业不断地推广使用,与此同时,传统预算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地受到来自实务界和理论界的质疑和批评,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动的市场环境下,预算管理是无效的,企业应该抛弃预算管理。笔者认为,传统预算管理的确存在一些弊端,但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奠基石,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明智的做法是正视并改进它,而不应该唾弃它,而引入作业基础预算管理就是完善预算管理的方法之一。 
  一、从现实案例看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这一方法很快就成为大型现代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20世纪80年代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公司都运用了这一方法,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等运用预算的企业比例更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开始逐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不乏由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带来增效减支的成功案例,如宝钢集团,通过实施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仅1996年一年,银行日平均存款额就减少3亿元,节约利息支出达3000多万元。又如中国新兴铸钢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山东乐华集团等,都是成功实施预算管理并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企业。 
  我国理论界也给予全面预算管理较高的评价,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曾对现代工商企业的成熟与发展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计划、协调生产,发展成为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从而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 
  二、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不断推广使用,对传统成本管理也提出很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预算管理的方法显得捉襟见肘,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归纳起来,传统预算管理存在以下缺陷。 
  (一)传统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复杂而又激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规划。战略是企业的灵魂,在整个现代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传统的预算管理以年度利润为目标,没有把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联系在一起,形成重视短期行为而忽视长期行为的弊端,使短期的预算目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二)传统预算基于“单一成本动因”,影响成本控制与业绩考核的合理性 
  由于传统预算基于“单一成本动因”,预算制定时费用分配基础单一,不能很好体现资源耗费、企业动态业务过程和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正确分析实际绩效与预算指标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影响了成本控制与业绩考核的合理性,且传统预算通常把目标设为减少费用,并不注重如何减少费用。这样就使预算失去了其管理的意义,无法为实现企业价值服务。 
  (三)传统预算范围狭窄,很不全面 
  传统预算法往往以生产成本预算为重点,忽略对研发、营销、售后服务环节的预算。传统预算控制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没有把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的连接关系纳入控制范围。 

引入作业基础预算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公开市场业务、公告操作与国债规模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