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平衡控制的理论依据及构想(2)

2010-07-11 01:25


  三、对我国企业集团实行财务平衡控制的构想
  (一)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母公司所有者主体缺位,对子公司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如子公司的经理人故意向母公司隐瞒公司经营状况,以降低母公司的效益期望,从而减轻自己的经营压力;子公司利用各种机会隐匿或拖欠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可能是由企业集团总部贷款获得,当贷款到期时,如果难以从各子公司调回,会使母公司财源枯竭,甚至产生财务危机。
  2.预算制度执行不力,资金管理有章不循。许多企业集团尚未认识到预算管理是财务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却没有将其作为组织子公司生产经营与资金流动的依据,形同虚设。
  3.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分散,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会机构且都开有银行账户,各自占用一定数量的闲散资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企业集团中资金的分散、沉淀与闲置,进而导致资金整体利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集团资金流向与财务控制甚至完全脱节,资金“体外循环”现象非常严重。
  4.投资失控,投资效益差。目前,我国各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大多实行独立经营与单独核算,对于项目投资具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而子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甚至置企业集团整体利益于度外,致使对一部分项目的投资缺乏科学依据与合理评价,投资项目效益不佳。
  (二)对我国企业集团实行财务平衡控制的构想
  针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经验与做法,笔者对我国企业集团实行财务平衡控制提出如下构想: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这是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平衡控制的中心环节。全面预算采用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考核的方法,对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管理,集团总部可以通过子公司的项目预算与总预算,明晰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责任权限,细化落实集团总部的财务目标,从而达到对子公司进行财务平衡控制的目的。
  2.集权控制筹资活动。资金的筹集不仅关系整个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而且对企业集团的自身价值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不仅对企业集团近期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因此,筹资活动的财务决策权必须高度集中于母公司,由母公司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企业集团资金来源的最佳结构,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3.平衡控制投资活动。企业集团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集团投资管理倾向于采取集中控制。但笔者认为,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筹资加以集中管理之后,对于投资管理可以适当放权,即子公司有权决定一定限额内的投资项目。同时,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对子公司投资项目的审批、控制与检查制度,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必要的跟踪管理,以规范子公司的投资行为,防止投资的低效率。
  4.平衡控制利润分配。母公司与子公司是两个利益联动但又相互独立的有机体。利润分配不仅涉及企业集团发展的长远利益,而且关系到股东、子公司、经营者与职工的近期利益。企业集团利润分配政策必须由母公司统一制定与控制,才能确保企业集团分配决策与筹资、投资决策相互协调,保证利润分配决策建立在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但由于子公司往往是独立的会计主体甚至是法人实体,拥有自己的业绩评价与考核政策,所以,母公司在对利润分配总量进行统一控制、满足企业集团发展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应将部分利润分配决策权交由子公司自主进行,以保证子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顺利实施,保证子公司及其职工的利益。这也是增强企业集团凝聚力的关键。
  5.建立内部财务结算中心。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结算中心是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财务结算中心掌握各子公司的资金收付情况及其资金流向,并将其与对应的预算进行对照、审查,以确保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强化母公司对各子公司资金使用情况的控制与监督,以规范与调整内部各单位的资金行为。同时,企业集团通过建立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防止资金的沉淀与闲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企业集团整体财务资源的聚合协同效应,从而保证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降低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财务平衡控制的理论依据及构想(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回顾与评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