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3)

2010-07-11 01:26


  (三)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内部审计与信息技术的广泛结合,是现代审计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新型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出现,业务数据、业务流程更加复杂,审计的外延和内涵不断发展,现场审计手工操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快节奏和高效率工作需求。 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通过开发标准的审计软件系统,来监测、评价(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经济计量模型等量化分析评价方法)整个业务运营和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控制业务流程和各种风险,适时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 
  (四)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衡量内部审计是否独立的标准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是否受到干扰。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应有的特质之一,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独立性的保证,首先要从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层面入手,保证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实行岗位轮换制,这样既有利于内审人员在全面地了解组织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客观的职业判断,同时还能增加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从而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当熟练应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量化方法和信息技术。 2006年2月,英国和爱尔兰内部审计师协会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除具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外,还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诚实、正直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第二,有活力和灵感,胜任领导工作并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大使的作用;第三,人际关系沟通的专家,有助于解决组织的实际问题,并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问题;第四,能灵活的处理实际问题,并能提出组织所需的内部审计方法;第五,在组织文化上,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 
  (六)完善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
  国家审计署已于2003年3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该规定于5月1日起施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4月印发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10号,并于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此后协会又陆续发布了17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两个实务公告。这些准则和规范的颁布与施行是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举措。当然,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些规制还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尚需在实践中紧密结合内部审计未来发展变化情况,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通过具体规制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及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雷光勇。 审计制度安排与企业契约机制运行。 审计研究,2003.6. 
  [2] 蔡春,唐滔智。公司治理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 刘实。 论企业管理变革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审计研究, 2004.2. 
  [4] 靳智画。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 总第83期。 

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政府采购不能忽略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