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2010-07-11 01:27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新审计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目前我国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探索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特性;问题;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一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现代审计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会计师提高效益与降低风险两方面的考虑来发展的。早期的审计所面对的公司账务比较简单,会计师还可以负担详细审计的成本。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业务种类的增加、业务性质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的时间成本已经变得让会计师无法承担,会计师必须寻找一种在时间成本可以承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审计手段。面对控制时间成本和控制审计风险这对看似矛盾的要求,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会计师事务所通过采用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收集手段,大幅提高审计现场和后期复核效率,从而保证在审计测试时间不减少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审计的总时间成本;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则提出了围绕重点风险领域加大审计测试,而对风险较低的领域减少甚至不作测试,从而降低审计时间成本。这种思路逐步发展,形成了风险控制导向的审计策略。2007年1月1日起已全面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厦门大学吴水澎教授认为,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活动。厦门大学薛祖云教授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把审计的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这一模式逐渐为世界各国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和采用。
  由此看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方法,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
  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对固有风险的判断缺乏指引,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简单将其定义为高风险,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控制风险的评估上。由于对审计风险公式的僵化运用,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往往沦为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具。
  (一)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审计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单一账户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