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指南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影响(2)
2010-07-11 01:31
7.指导事务所制定质量控制制度。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不仅涉及事务所的业务管理,还涉及事务所的内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越来越受到执业界和监管部门的重视,但同时又是目前绝大多数事务所极为欠缺的。指南详细阐述了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质量控制制度的七个要素,指导事务所根据执业准则的要求建立适合自身规模和业务特征的质量控制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为重要的是,为切实推行风险审计模式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执业指南实施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尽管执业指南遵循了全面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对注册会计师实务起到了全面、切实的指导作用,但无论是执业准则还是执业指南,毕竟是用来规范全行业审计行为、指导全行业审计工作,而不是针对特定的事务所和特定的被审计单位的;并且,无论是执业准则还是执业指南,都不等同于事务所的执业规程,也不等同于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不能照搬照抄。因此,如何将执业准则和执业指南融入事务所的执业规程,很好地运用于审计实务,难免会遇到困难,需要认真解决。
1.关于审计工作规程和审计工作底稿范式。目前,中注协正在组织力量制定、提供一套适用于小型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底稿范式,一方面可以解中小事务所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较大规模事务所自行开发审计工作规程和审计工作底稿提供参考。
2.关于审计量化问题。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抽样样本规模的确定等均会涉及审计量化问题。重要性执业指南主要从定性角度为运用重要性原则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引,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执业指南则系统讲解了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中如何运用审计抽样原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计抽样样本规模问题。但由于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对象涉及不同的行业,经营情况干差万别,尽管执业指南已经非常详细,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审计测试的科学定量问题还需要各事务所在今后的审计实践中摸索、总结。
3.关于建立行业数据库问题。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必然带来行业数据库如何建立的问题。
4.关于审计环境的改善。实施新的执业准则必然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却不一定带来审计收费的增加,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是否理解和支持。另外,执业指南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中要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等各方面沟通,而实务中能否获得治理层和管理层的配合和支持,也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宣传,改善执业环境,呼吁社会公众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广大注册会计师共同努力。
执业指南对注册会计师实务的影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