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妇女参政议政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内容,对此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曾先后做出过明确的指示和精辟的论断,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论述,对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展现了更加美好的前景,无疑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我们必须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水平。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观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和落实,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广大女性已逐步实现了从弱者形象到向更具有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强者形象的转变,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妇女,她们越来越多地走出传统的樊篱,家庭的束缚,主动地带融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参与到村屯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的过程当中,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日益突出的贡献,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广大农村妇女们的普遍存在的特有优势正逐步得以显现。
一是具有准确地代表广大妇女意愿的优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列宁也说过“女工的解放只能是女工自己的事情”。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人为堵塞了妇女社会参政议政的路径,迫于生存的压力,她们只能靠婚嫁满足吃穿住的需求,而现在则发生了根本变化,妇女不在是旧社会的“附拥品”和“内人”,做为“半边天”,她们有权力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只有她们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广大妇女的意愿,更加具有代表性。
二是具有客观全面的领导优势。妇女们普遍具有的坚韧的性格和细腻的思维以及对事物深入的洞察力造就了妇女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对事物的把握分析能力,更具有客观全面性。尤其在处理干群关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她们更具有理解他人、处事稳妥、益于沟通的优势。
三是具有带动村户经济发展的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农业生产对妇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大批男劳力从土地劳作转向外出打工,长年生活在本乡本土的人群中,妇女的比例不断扩大。为此,发展村户经济中,妇女逐步成为“主角”,充分发挥好妇女的群体功能,调动她们参与和投身于村务管理活动中,加强她们彼此合作和交流,必将对村户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面对实际,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妇女参政议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合协的因素。
一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女性在旧社会以前一直受到社会的排斥和家庭的禁锢,“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象一道道枷锁,使妇女参政议政简直成为“天方夜谭”,可到如今这种封建残余思想并没有从一些人的头脑中完全剃除。“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和信心。
二是社会接纳认可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凡女性领导者都要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往往要有双倍仍到几倍的付出。她们在承受内在压力的同时,一般还要承受来自外部无形的压力,女性领导者的魄力和强干在一些人眼里被认为是“张扬”甚至“另类”,一些农村工作的“女强人”因此而遭到无端的排斥和贬低,轻视女性的声音随处可闻。
三是妇女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偏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根据调查显示,城乡女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3.5%,58.5%的女性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仍占到13.6%。尤其是农村妇女,她们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素质低的原因,导致了她们中的大部分,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影响了她们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的发挥,从而也影响了她们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对策
世界形成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十六大又敲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这一切要求我们广大农村妇女要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到改革发展的洪流当中,勇敢地支撑地“半边天空”。结合近两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