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的探讨(2)
2010-06-15 19:42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公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官本位转向民本位,由政治权力至上转向公民权利至上。中国社会这一更为深刻的变革,要求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公共行政体制是新世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确保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重要的体制构件。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它有助于各级政府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通过认真履行公职,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维护和增进公民合法权益的目标。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通过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优化结构,通过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在向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的改革目标迈进。在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中,用公共行政体制取代传统的提法,不仅能够做到名实相符,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且有利于协调各项体制改革的关系。
二、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途径
如此种种,都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快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从政府转型、优化结构、强化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改革。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我们经过十几年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职能都有较大调整,但是仍然不到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政府权力越位,现在不是政府职能越位而是政府权力越位。二是政府职能缺位,应该由政府做的政府做得不好或根本没有做。三是政府职能不到位,应该由政府管的政府管得不好,比如假冒伪劣商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也危害了百姓身体健康。必须明确政府职能是什么。现在我们对政府职能做了四个方面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四个界定,我认为主要是针对国内职能和社会经济方面,并不是政府的全部职能。尤其应该强调的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能。因为公民、企事业团体是社会的主体。我们为他们服务从根本来说就是要维护和增进公民合法权益。政府要在加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温家宝总理讲,在城乡发展过程中我们是城市“腿”长农村“腿”短,工农业发展当中是工业“腿”长农业“腿”短,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是经济“腿”长社会“腿”短。长期这样国家要摔跤。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此相适应,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才能为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环境。
完善公共服务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良好环境,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突出严峻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必须加大力度。
第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现在有些社会群体就业能力不强,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免费为公民提供就业服务,如技能培训、信息供给等等。
第三,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有些社会公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有些地区有些行业确实存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第四,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仅仅覆盖城市,没有涉及农村,这个问题不解决,潜藏着巨大社会矛盾。
第五,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增强国民就业能力、创新能力,把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现在,我国13亿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达9亿,对全面建设小康很不适应。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用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3/4是靠技术和人才,只有1/4靠社会投入。人力资本理论被人们接受,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央组织专家对人才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深深感到我们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国际比较有较大差距。2001年我国教育投入占GDP仅3.19%,世界平均水平是4.8%。不但投入过低,投入的经费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的探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