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规范规章为载体,强力灌输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关键要完善规范和规章,以强有力的手段教育、约束和激励干部群众。为此,我镇统一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教材,制定了×××镇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并要求各村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本村的道德规范、公约等。目前各村的文明公约基本成型。我们编的教材从群众的身边人和身边事讲起,分社会公德篇、职业道德篇、家庭美德篇和公民道德建设五字歌四部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向群众进行宣讲、引导和灌输,使群众明白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公共道德,日常应该尊守的规范有哪些,哪些与自己的关系最密切,从而使群众在知识上明白,感情上接受,心理上支持。
三、典型示范,努力加大德治的广度和深度
典型示范是一种工作方法,是我镇深化以德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抓典型,使工作按计划、分步骤逐步扎实推进,才能在广度和深度是不断扩展。
(今年我镇安排的示范办事处、村单位是:其工作要求是“先行一步)目前示范村的道德规范已经制定完成,有关制度开始上墙。并且在典型示范中也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村全村开展“好婆婆、好儿媳”、五好家庭、双文明户评选活动,不但村里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奖励,而且村干部敲锣打鼓为群众送版挂匾,在全村树起了道德新风,打击了歪风邪气。×××村制定了村干部道德规范,村里一班人对照规范自觉行动,主动为群众跑贷款、销粉皮,忙前忙后,还说“咱不为群众办事良心上过不去”。×××村不但村里代全村群众缴纳三提五统、农业税,每逢节假日还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买慰问品、发抚恤金,村内老有所养、关心他人蔚然成风。×××村坚持德法相济,在制定并实施了依法治村章程的基础上,又制定印发了以德治村章程,目前村里村风正、民心齐,人心思上,今年村里又投资200多万元扩大了钢铁市场,发展的后劲更足了。工商所自觉服从于党委政府的工作规划,进行了大集的迁移,并主动为群众搞好交通、摊位、信息咨询等各种服务,使大集迁移这样一个牵涉到上万群众利益调整的重大行动平稳地完成了。派出所实施以德治警进一步转变作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这些鲜活的事实,说明了以德治镇已经深入人心,并在机关、农村和群众中间深深烙下了德的印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风尚正逐步形成。
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以德治理的保障机制
道德规范是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的。道德的评价、教育和约束,需要有一种力量和机制来保障。我镇在实施以德治村的过程中,要求各村建立了道德评议会,并设立道德公示榜(警示榜),做到“事事有评议、评议有公开”,强化了道德的评价和约束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新的保障手段和形式。
1、开展村两委干部四联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在广大农村干部中开展了以联户、联富、联文明、联服务为内容的“四联”活动,要求村两委干部与农户结对子,在济困、帮富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讲究道德、走向文明。全镇近300名村干部共与600多户群众结了对子,形成了干部群众双向约束和相互拉动和道德建设促进机制。
2、实行了谈话提醒制度。对各级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那种精神不振、工作拖拉、时有小错,虽不违法违纪,但又影响工作的现象,采取谈话提醒的办法,进行道德上的批语和警示,给以必要的戒免,成为一种道德约束机制。今年3月份,通过与2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谈话,使他们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了错误,使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3、建立道德法庭。为强化道德惩戒机制,以法护德,我镇与法庭、派出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道德法庭”,专门受理那些没有违反法纪但又必须作出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道德法庭”在工作中按照规定程序审理案件,不象原先调解民事纠纷那样简单了事,而是通过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道德的评价和审判,扬善惩恶,特别是对其中不道德的人和事,进行道德上的批评和惩罚,并发榜公布于众。“道德法庭”经常进村审理案件,通过以案说法、讲德,有效地提高了道德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