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商部门的激励和淘汰机制(3)

2010-06-15 21:18

四是制定合理科学的工资制度。首先在国家实行统一的工资政策、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本局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灵活的实施方案,建立切实可行的津贴制度,以体现城乡差别、岗位差别、职务差别。其次,将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与绩效挂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务员劳动的差别。可以对每一级工资设定一个浮动的范围,在此范围内根据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决定其收入。适当拉大级别工资的差距,拉开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工资差距。最后,对一些岗位尝试实行考核工资,设定一个基本点,完成任务则领取原定的工资;不能完成任务,则相应扣除一定比例工资;超额完成任务,则在领取原定工资的基础上还可获得奖励工资。

(二)建立健全淘汰机制。从激励的性质上划分,激励还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淘汰机制就是负激励一种最严厉最有效的惩罚机制。

一是实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淘汰机制的制约引导作用。
    正激励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负激励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俗话说:“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果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使激励无的放矢,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针,才会形成一种激励合力,真正发挥出正激励的作用。

二是建立多层级的的干部淘汰体制,体现人性化管理思想。优胜劣汰,疏通“下”的渠道,这是选贤任能的关键措施,长期以来,干部“一纸定终身”,不犯错误不能下,甚至犯了错误也不能下,一直是困扰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干部工作机制无疑将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1、强化政绩淘汰制度。按照“无功便是过,无为便是错,有为才有位”的用人原则,以实绩定奖惩,以功过定取舍,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2、健全评议淘汰制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方位识别干部,明辨优劣,正确取舍,有效解决唯“情”、唯“亲”、唯“顺”、唯“势”和跑官要官问题。3、实行任期淘汰制度。对中层干部规定任期,以加快干部流动,增强生机与活力。实行最高任职年龄制度。实行干部到龄改任非领导职务和到龄不再提名担任领导职务。4、对被淘汰下的干部的去向把握要体现人性化,要充分体现了组织对这些“下”的干部的过去工作的肯定和各方面的关心爱护。坚持量才使用、用人所长、适岗适位的原则,更好地发挥“下”去人才的作用。

三是强化淘汰机制的惩处和导向功能,促进全员积极进取,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加大对违规违标者的惩处力度,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或不能有效作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闹矛盾、搞无原则纠纷者的惩处力度,实行预警制,充分发挥淘汰机制的惩处的导向功能。要对以往很少注意的不作为、慢作为或不能有效作为者,按照动态考核和静态考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领导评议与职工评议相结合的模式,严格责任,评价到位,切实做到“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不干事就犯事。” 加大问责、惩处力度,使“不在乎位子者丢位子”。

四是严格履行淘汰程序,防止权力滥用。淘汰制度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运用。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定量考核、群众评议和党组集体研究决定相结合,并由监察室填写辞退审批表,报市工商局批准后实施。通过群众评议确定名次后进行淘汰的,由局党组安排有关人员组织调查复测,并由局党组根据调查复测结果实施淘汰;局党组决定对末位人员免职、降职或更换工作岗位的,由人事教育科负责办理。局党组决定对有关人员停岗停薪、集中教育培训的,由纪检监察室负责办理。

浅谈工商部门的激励和淘汰机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