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县政府作为信息的所有者,其权利范围和内容较为模糊,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较为薄弱。我国过去一直重视对政府信息采取保密的措施,如《保密法》、《国家安全法》、《档案法》等,均规定了公民保密的法律义务,却忽视了信息公开制度,法律上缺乏相应的保护,从而使政府信息应当公开的未公开,不合理地剥夺了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由于现行体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许多政府信息部门各自为政,不愿把信息送上网共享,而且部分行业各自开发的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产品重复,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
3.政府网站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严重滞后。信息资源贫乏,缺少深层次开发,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较少,社会服务程度有限。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独家占有、信息资源开发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政府信息部门的大量建设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缺乏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加工的专项资金和技术,更缺乏把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后产生增值的手段。
4.信息安全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广域开放的系统,在统一的网络协议下畅通无阻。这对政府网站来讲,将带来网页的安全和内部信息的泄密问题。很多政府上网单位在互联网和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之间,没有从物理上完全隔开,一些政府机构对国家秘密信息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和措施,将涉密信息在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与传递,给政府的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与风险。
三、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赣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实践出发,就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如何“‘建’‘管’共抓”——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
1. 建立分级负责的信息维护机制
“赣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设立的6个大类78个具体栏目,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县政府组成部门及所属机构70余家。如果网站编辑部每天从这些部门收集数据,审核编辑后再发布到网站上,这样的维护方式必然给网站建设单位背上沉重的数据维护负担,进而也就埋下了门户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以至成为“死站”的祸根。
要解决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更新的难题,避免网站信息滞后,我们必须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建立分级负责的栏目信息维护机制的原则,通过制定下发《赣县人民政府网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对栏目的设置、维护更新、安全保密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赣县人民政府”网站的具体栏目和更新频率由县委办和各联网单位协商后确定。各联网单位无论采用何种联网方式,均应做到:静态信息一旦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动态信息一经产生,立即更新。
笔者认为,分级负责的信息维护机制作为网站运行管理机制的核心机制,这一机制是解决网站难题、避免信息滞后的可行办法;是减少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办站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一个突出亮点,将是“赣县人民政府”网站最主要的鲜明特色所在。。
2. 建立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
政府门户网站代表的是“网上政府”的形象。网站的安全保障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生命。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网站信息安全工作的关键;强化安全保密意识,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确保网站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而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构建防护体系,是做好网站信息安全工作的保障。因此,建立严密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十分重要。
一是建立信息发布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发布的信息不涉密,做到“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上网信息的采集、发布和更新,实行‘单位负责制’;把上网信息的把关权按职能分配到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明确一位负责同志作为本单位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确保信息发布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样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便于从源头上保障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