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增加“投资者协会”一章,赋予投资者依法有成立投资者协会组织的权利,同时规定投资者协会的法律地位、作用与职能,充分体现和贯彻保护投资者的基本原则。
第二,完善《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相关部分,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目前,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只是针对因虚假陈述引发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而对证券市场上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这两类常见的、危害更大的民事侵权行为,没有做出规定,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引发的证券侵权民事赔偿,仍然因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而让受证券欺诈的受损当事人没有权获得赔偿。因此,建议立法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也纳入民事赔偿范围,通过推动股东诉讼,将有效遏制证券欺诈行为。
第三,立法应明确规定挪用客户保证金、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客户托管的债券的行政责任,给客户造成损失的应承担刑事责任及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针对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环节中出现的效益不佳的公司上市、高溢价发行、发行规则不当、基金申购特权、疯狂的圈钱等诸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须采取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加强国家监管部门监管及处罚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第五,建议在拟议中的《〈公司法〉修订案》中,顺应国际潮流,强化小股东保护制度,明确董事责任和监督制衡机制,建立健全派生诉讼制度。
第六,在诉讼法中设立集团诉讼机制及司法前置程序(需要修改仲裁法),以利于小投资者的投诉及解决法院拥挤问题。
第七,参照国际准则,制定并实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准则等,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准,构筑有效的司法环境,营造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梁定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的若干问题[Z].载郭峰主编。证券法律评论[C].法律出版社。2001,1。
[2] 刘士国。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
[3] 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11节。
[4] 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法》第32条。
[5] 王利明。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A].法学研究,2001,4。
[6] 刘武俊。可诉性:法律文本的脉搏[N].法制日报:2000,6,28。
[7] 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 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M].166.转引于: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7,225—226。
[9]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0] 贾纬。《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内容和理解[A].法律适用。2002,2。
[11]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10。
[12] 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