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4)

2010-06-18 01:15

3.受父母离异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父母离异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孩子的饿心理上总感到父母离异是坏事,因此,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心理成长至关重要,离异单青家属中,青少年的犯罪率明显的高于正常家庭,其原因在于离异单青家庭中,子女缺乏家庭教育,失去家庭的幸福,或在新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使他们饱受离异家庭的痛苦,从而到社会上寻找“关心”、“同情”,往往被坏人拉拢,引走上犯罪。如:李某某,男,18岁,无文化,5岁时其生父因酒精中毒死亡,失去了父爱,后其母改嫁。由于自幼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生活上无保障,精神上无寄托,流浪到街头,从8岁时就开始学摸包,9岁时开始学抽烟,由于无人管教,在邪路上越滑越远。终于发展到抢劫他人财物的严重地步。⑨抢劫犯彭某某,男,21岁,出生8个月丧父,8岁时母亲改嫁,由于无人照管,染上不良习性。后因抢劫被判刑4年,刑满释放后又开始吸毒,因无钱买毒品,又开始实施盗窃、抢劫、作案22次,仅抢劫现金就2600余元。可以想象以上两则中的两名案犯,如果从小就在完整的家庭中、在父母的关怀和精心照料下生活,也许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家庭结构的完整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三〉  法制、学校教育滞后

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制教育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青少年自身更是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一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的调查、测骗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情绪的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和“扭曲的人生观”使得马加爵变得不“正常”,很难想象,一个被彻底扭曲的人还能有正常的喜怒哀乐。连喜怒哀乐都被扭曲的人该是多么的可怕!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因压抑而扭曲,因扭曲而麻木,因麻木而冷淡,因冷淡而更加的扭曲……。⑩这种性格的形成让我们不能不再次反思我们眼下的教育体制。我们是否把人文教育放到了应有的位置?我们是否从小培养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当学生受到压抑的时候,我们是否提供了正常的疏通渠道?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司法机关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根除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使社会治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要想真正的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必须从实、从严、从细抓起。而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清除和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一> 从家庭方面进行预防

1.提高家长的素质,完善家庭教育。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之所以能够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最了解自己的子女,最愿意为教育子女有所付出,最便于言传身教,而且血缘及抚养关系又使其教育具有特殊的权威性。正是这些家长形成了一支数以万人计的教育大军,是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但现实情况是,这支教育大军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的素质偏底,许多家长教育不得法,有的家长则在家庭教育上严重失职。对此应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未经仲裁单位要求职工赔偿法院不予受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