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内容上,要把端正行业风气作为重点。要按照机关运行“高效透明”的要求,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抓党风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要求,经常督促机关各业务部门认真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廉政建设。对以权谋私以及其它违纪问题,要认真检查,及时处理。
(四)在时机上,要把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作为重点。公务员考试、人事调整时,容易出现接受他人宴请、收受他人礼物的问题;在搞基建项目时,容易出现照顾亲朋好友违规发包的问题;逢年过节时,容易出现送红包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问题等。机关党支部要注重重点环节重点预防、重点监督,掌握廉政建设的主动权。
三、机关党支部监督对象工作离散性大,抓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增强管理监督力度
机关工作专业性强,各管一行,别人难插手、难监督;琐碎事务多、工学矛盾大,思想难见面;因下基层、探亲、开会、出差等原因,平时不少人员交错不在位,管理难度大等等。这种工作和人员上离散性容易导致经常性管理难落实,人员思想和行为难控制,违纪苗头难发现等问题。为此,必须着眼机关工作的,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一)完善监督配套措施。党内监督条例提出的十项监督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措施。要充分发挥这十项制度在监督中的作用。
(二)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按照党支部工作制度的规定,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这是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开展党内监督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好落实。通过制度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关干部和党员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防止腐败现象和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
(三)着眼抓全员、管全时、控全程,建立管理监督的网络。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家庭、社区,加强“生活卷”、“社交卷”的监督。在纵向上,要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监督网络;在横向上,要建立党员之间、业务科之间相互监督的网络,形成管理监督的合力。要经常深入基层,听取党员群众对机关干部廉政勤政的反映,发挥基层对机关的监督作用。
(四)增强管理监督的原则性、战斗性。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倡思想交锋,对不良倾向和违纪苗头要敢讲、敢抓、敢管,把案件查处作为加强对机关党员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积极协助纪委查处机关党员干部中的违纪问题。
四、机关党支部工作缺乏自主性,抓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机关党支部由于地位、职能的特殊性,抓党风廉政建设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大。如开展活动没有专门的时间保证,决定奖惩权限较低,对业务科依附性较大等等。这些情况,决定了机关党支部抓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积极争取外力支持。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许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在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下开展工作。
(一)要处理好与党委的关系。经常向党委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听取批示,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对一些涉及面广或牵涉有关领导的问题,应及时报请党委出面协调解决。在党委安排工作时,机关党支部要及早提出工作建议,确保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机关建设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二)是要处理好与行政领导的关系。机关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支部要经常向他们反映廉政建设的有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紧紧围绕机关业务抓廉政,以赢得行政领导的帮助和支持。
(三)要处理好与机关党员干部的关系。机关党员干部是被监督者,但又是监督者。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干部参与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抓廉政”的良好氛围。总之,机关党支部只要树立“以扎扎实实的成绩赢得支持”的思想,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把机关的行业风气搞端正,使机关党员干部感受到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就一定能赢得党委、行政领导和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视和支持,机关党支部抓党风廉政建设就一定会有地位、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