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行政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行政环境的历史沿革:静止-----动态-----生态
何谓行政?对这个概念最广义的解释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即行政;狭义的解释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行政管理学的实质是揭示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它的理论概括即行政管理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行政学的思想自古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十九世纪末才有的。自十九世纪末以来,行政学的研究,,即行政学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行政作静态的研究,将行政作为一个客观的组织实体来研究。它主张用行政组织的合理化、行政过程的制度化、行政方法的标准化来提高行政效率;它重机关组织,轻员工个人,视个人为达到机关组织的工具。人们称之为“硬性学派”。第二阶段是对行政作动态的研究,将行政作为其成员行为的过程,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的,主张对行政员工要人性激励、民主参与、提倡尊重人格、满足人们的正常欲望,使工作人员愉快的工作;认为只有愉快的情绪才会有高效率的工作。人们称之为“柔性学派”。第三阶段是对行政作生态的研究,将行政放在社会、乃至自然界的大环境来研究,认为行政是整个社会大系统、自然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和这些大系统之间有着互依、互动的生态平衡关系。据此,行政系统要受社会、自然界的制约,其生存与发展首先要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需要,其次是行政系统在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和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能动地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因此这种学派认为,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着不同的行政系统,没有一成不变的行政原则和方法。人们称之为“权变学派”、“系统学派”。
综观行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前两个时期,都是将行政隔离于周围环境之外孤立地研究。先是孤立地静止研究,后虽是动态的研究,但也是离开了外在环境单纯地从人的一般行为规律去研究行政的.只有第三阶段的研究,才是将行政系统放在外在社会环境、乃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再对其静态的组织、动态的行为进行权变式的研究。因此,第三阶段的行政学是第一二阶段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是对它们简单的否定。.
任何行政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该系统又生存在更大的系统内,“与其它系统有输入和输出关系”。行政管理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一定时期的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对行政职能、行政体制、行政行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由此可见,如把行政学研究视野局限于纯粹的行政现象内,就无法揭示现代行政管理活动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规律。因而有必要将行政内在系统与外在系统一行政环境联系起来,用一种新的大系统观深入研究行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与规律,这样就步入了“行政生态”世界。
生态,就原本含义而言,生态或生态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两部分,它与生物有机体一起构成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是“生态关系”及其作用规律的揭示,它需要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与资源的关系,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生态学还要研究生物系统不同层次水平的结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作用过程在空间、时间、质量以及能量、物质、价值流动的动态关系与规律。
行政生态学指的是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社会圈的关系,即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究行政生态系统。首先提出行政生态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