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DM杂志发展的制度困境(2)

2010-06-17 16:12


  但对于很多行业性和地域性特别强的DM杂志而言,挂靠某个单位,在杂志上标明“内部发行”或者“内部读物”往往是逃避监管最有效的方法。不少俱乐部、高级会所、校园等地方都会有“内部读物”,它们的运作方式跟DM杂志相似,定期出版、免费赠阅、靠广告收益赢利。它们的创办者多是这些单位的经营管理部门,或者与经营管理部门有密切关系的人。既然是内部读物,不用对外发行,创办者理所当然地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他们不用申请“固印”登记证,也不用受制于有关“固印”的各种规定,它们的内容编排、运作方式更为灵活,有的生存环境还要优于正规的DM杂志。甚至有些传统的行业内刊也开始学习DM的经营思路,把广告纳入其经营范围,最后也成为实质意义上的DM杂志。但是由于它们的创办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需要也没有经过工商管理部门的审批,一直没有纳入DM的监管范围。?
  于是,DM行业出现了分化,一部分DM完成了“跨越”,成为正式期刊,一部分DM乔装成内刊,最后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制度内生存的DM杂志。虽然没有准确数据,但据业内估计这种以“内刊”之名行DM之实的并不少,它们形成了一个管理的真空地带。它们的存在暴露了管理规定的缺陷,同时也不利于DM行业的规范发展。
  ?
  3 广告信息与非广告信息的界定?
  
  DM杂志和正式期刊一样追求信息的可读性,但是从规定来看,信息的可读性似乎是一个奢望的幻影。《管理办法》第四条就规定,“印刷品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印刷品广告,不得含有新闻报道等其他非广告信息内容”。而且有关文件还对“其他非广告信息”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与所介绍、推销的产品或服务无关的内容。如印刷品广告中除产品或服务广告外,还单独介绍一些常识和市场分析类文章的,可以认定为‘非广告信息’。”按照管理部门的设想,DM杂志就应该是广告专集,除了广告几乎不能有其他。?
  可是在信息泛滥的社会,广告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很多企业不再迷信广告的效力,他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软广告”形态吸引受众,如事件策划、新闻造势、娱乐营销等都是企业常用的手段。他们把产品或企业信息融合在有传播价值的事件和新闻里,不仅能有效到达受众,而且还对目标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诉求。这种传播方式屡见不鲜,在纸质媒体更为流行。翻开报纸、杂志,软文广告随处可见,新闻报道型的、常识介绍型的、市场分析型的、生活资讯型的,各种形态应有尽有。它们比广告传播的立场客观,比广告传播的形式多样,比广告传播的内容有趣,总之,它们把广告和相关资讯融合在了一起,它们是广告,但是又最不像广告。于是,广告和“非广告信息”的界限变得模糊。?
  目前的DM杂志中到处流行着这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它究竟是属于广告的范畴,还是属于非广告的范畴,仅凭管理规定难以判断。例如,某一唱片的广告,先从一篇介绍歌手的文章开始,然后到对他的访谈笔录,最后告诉读者他出了最新专辑,并详细介绍他的每一首单曲。这种叙事方式跟娱乐杂志的叙事方式几乎一样,那么它是广告还是娱乐资讯呢?还有一则换客网的广告,作者把“换客”看作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把它当作新闻来报道,并且介绍了一批“新兴人类”换客的离奇经历。它的叙事方式既有很强的新闻性,又有很强的故事性,那么它是新闻,是故事,还是广告呢?广告学者陈培爱在《广告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广告的四个特性:第一,广告的本质是“付出某种代价的信息”;第二,广告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信息;第三,广告要经过传播媒介传播;第四,广告是为了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如果根据这四个特性来评价,它们毫无疑问都是广告,只不过是经过了特殊的艺术修饰的广告罢了。可是这种表达方式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它总是试图使消费者相信这不是广告。?

论DM杂志发展的制度困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入世后北流市农业产业结构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