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粮食系统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班上的发言

2010-06-17 16:29

  二〇〇五年,我县粮食系统乘全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东风,从各企业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类指导,采取“两置换,一保障”的办法,全面完成了粮油加工企业的改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采用“一保留,一置换,一保障”的办法,一次性全部置换了粮食购销企业职工的国有身份;撤销了八个粮食购销站;一次性安置了离退休职工和遗属和有关遗留人员;返聘部分员工在保留的一库一公司继续从事粮食流通工作;收购小麦523.4万斤;县局认真学习和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转变行政职能。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现有国有独立核算的粮食企业三户,即两户收储企业:“甘肃省两当县粮食收储公司”、“两当县粮食储备库”;一户经营性企业:“两当县粮油综合经营公司”。现有在册职工151人,离退休人员40人,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5人,占职工总数的23.2%,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有108人,占职工总数的71.5%,从年龄结构上看55岁以上13人,占职工总数的8.6%,45岁以上的有65人占职工总数的43.1%;35岁以下的有15人占职工总数的9.9%。截止10月底当年亏损53万元,其中:2004年12月前亏损446万元。
   二、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采用“一保留、一置换、一保障”的办法积极推进购销企业的改革
   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们多次召开职工会议学习并先后转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五部委《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及有关配套改革文件,要求全体职工明确再不可能等靠要、再不可能吃政策饭,而是要吃市场饭。并采取了下列措施:
召开粮食系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职工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修改了章程,撤销了原粮食收储站,成立了购销站,全方位改革了企业经营体制,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明确各购销站必须自购自销、自负盈亏。在改革初期进行扶持帮助,一年内,各站自挣自发一月工资,公司补助一月,只补6个月。从而把基层企业真正推向了市场,在职工思想深处产生了只有改革才有希望的触动。
    同时,把握县上国企改革的大形势和基层企业的思想动态,出台了关于申请进行“一置换,一保障”改革试点的政策。谁第一个申请,就列谁。要求必须是百分之百的职工书面申请,缺一个都不能列入改革。政策宣布的当天下午,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基层站申请试点。
为取得改革的经验,加快推进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步伐,有计划、有步伐、有秩序地完成企业改制任务,结合我县粮食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此项改革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经局务扩大会议讨论决定将第一个申请要求改制的粮食购销企业(鱼池粮食购销站)列为改制试点单位。县局组成8人工作组进驻企业,历时两个月开展了清产核资、工龄界定、帐务清理移交、资产移交、制定方案、企业重组等工作,请政府分管县长和县国企改革领导成员组成单位参加了兑现大会,当场按程序办理了有关手续。并组织其它企业全体职工参加了大会,还进行了改还是维持自购自销、自负盈亏体制等待全省统一改革的民意测验。测验结果是百分之九十的职工要求立即改制,特别是在机关工作的企业老职工强烈要求先改。结合试点经验,在企业领导层和全体职工会上讨论了《两当县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方案》和《两当县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标准》。
为此,县局决定,基层企业是否改制完全由各企业自行决定。局里不派工作组不要求不参与,只接受审批方案、资产移交、协调补助改制资金、监督兑现。各企业若有一名职工反对,方案就不批。
及时印发了《两当县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标准》:
   1、试点单位标准:参考县内已改制企业的最高标准:1000元/工龄年。

在全市粮食系统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班上的发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意见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